虛竹正在沉思那聽到的經文之深意。
少林寺其他的僧人正在看熱鬧。
而少林的玄字輩高僧,正在跟神山上、哲羅星進行口舌之辯。
突然外面一個清朗的聲音遠遠傳來,說道:
“天竺大德、中土高僧,相聚少林寺講論武功,實乃盛事。
小僧能否有緣做個不速之客,在旁恭聆雙方高見麼?”
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送入了各人耳中。
聲音來自山門之外,入耳如此清晰,卻又中正平和,並不震人耳鼓,說話者內功之高之純,可想而知;
而他身在遠處,卻又如何得知殿中情景?
玄慈微微一怔,便運內力說道:“既是佛門同道,便請光臨。”又道:“玄鳴、玄石兩位師弟,請代我迎接嘉賓。”
玄鳴、玄石二人躬身道:“是!”剛轉過身來,待要出殿,門外那人已道:“迎接是不敢當。今日得會高賢,實是不勝之喜。”
他每說一句,聲音便近了數丈,剛說完“之喜”兩個字,大殿門口已出現了一位寶相莊嚴的中年僧人,雙手合十,面露微笑,說道:“吐蕃國山僧鳩摩智,參見少林寺方丈。”
群僧見到他如此身手,已是驚異之極,待聽他自己報名,許多人都“哦”的一聲,說道:“原來是吐蕃國師大輪明王到了!”
原來那鳩摩智此次前來中原,一心為獲得上乘武功,豈肯就此離去?
賀禮的強大無匹反而激發了他的貪婪。
六脈神劍雖然未能習得,但是其威力鳩摩智已經大體瞭解。之前確實覺得威力絕倫,如今再看只覺得不過爾爾。
劍氣再強,縱然能夠洞穿金石,難道還能洞穿神魂嗎?
鳩摩智出身的雪山大輪寺執雪域高原的密宗佛法之牛耳,自然有很多精修精神的秘籍。
但是這些冥想、真言之類的精神修行的法門,只是輔助性的功法,能夠練到神采奕奕讓人望而生畏,就是頂尖了。要想立身處世,還是要靠殺伐之功。
所以鳩摩智向來對此等功法不屑一顧。
沒想到竟然有人能做到神魂日遊、瞬息百變、擒人控神,讓鳩摩智對於世界的認識產生了極大的顛覆。
搞宗教那一套的最不信宗教,因為他們知道凡人所敬仰的種種不可思議的所謂“神蹟”都是虛構的手段。
鳩摩智才不信這世上真有神靈,肯定是中原最高深的精神修煉武學。
他冷眼旁觀,自然知道了那擁有神乎其神手段的人,乃是大宋帝師,帶御器械首領,若想從此處獲得秘籍那是天方夜譚。
雖然歷代大宋官家都以和善親民著稱,但是真當皇家是那麼好拿捏的?
敢這麼想的人早就變為地下枯骨了!
退而求其次,必須去中原武林的巨擘——少林寺走一遭了。
聽說少林寺除七十二門絕技之外,還有更加高深的《易筋經》、《洗髓經》,說不得那直指精神修煉的無上法門就在這兩部經文之中。
至於說為何少林寺的高僧沒有人以修煉此兩部經書聞名,鳩摩智與清涼寺的神山上人一樣的想法:少林寺的和尚太蠢!
連七十二絕技都沒人能練明白,那更高深的秘籍定然是看都看不懂了!
說不定這兩部無上經文字就是我鳩摩智的機緣,少林寺不過是個儲存機緣的箱子罷了!
鳩摩智越想越興奮,決定馬上啟程區少林寺“友好拜訪”一番。
但是賀禮既然留下話了,要他在雪域高原鼓動部落牽制青塘的角囉廝,那也不能不辦。
思來想去,鳩摩智決定,派自己的兩個親信弟子手持自己的信物回到雪域去辦事,雪域大多數部落信仰虔誠,縱然自己不出面,應該也能辦個七七八八。
要知道,鳩摩智可不是苦行僧,而是諸多部落共同尊奉的“吐蕃國師”,出來是有諸多弟子隨侍左右的。
他第一次出場去拜訪天龍寺時,那排場大得唬人。
他此次來中原,那確是帶了一大票的人馬,不過後來為了抓段譽去江南,就把這些人丟下了。
而且許多在中原做生意的吐蕃人都是他的虔誠信徒。所以雖然在中原他是個外來和尚,但是他的訊息網密佈,聯絡上自己的弟子,交代他們辦些事務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