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聊齋世界的奇妙之處了!賀禮在心中感嘆,人的死亡不一定是終結,或許只是新的開始。
如此,人世間或許少了一些悲劇,多了一絲希望。這也許就是神話故事經久不衰的原因,它寄託著人民樸素的願望。
“久聞律宗大名,不知律宗道路如何?”賀禮誠心誠意地發問。
“我律宗,又稱四分律宗,教理分成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戒法是佛所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實踐;戒相是戒的表現。”道慧坦誠直言。
民眾所認識的律宗,主要是“戒相”。戒相有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
《西遊記》中唐僧給二徒弟取“八戒”這個名字,就是源於律宗的影響。
後來的和尚要摩頂受戒,點香疤,戒五葷三厭,都有律宗的影響。
如果類比的話,就好比“學生行為守則”,試圖用儀式感和行為約束來教匯出好學生。
西方有一句名言:注意你的思想,它會成為你的語言;注意你的語言,它會成為你的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
而律宗的智慧恰恰相反,它讓你約束自己的行為,以養成良好的習慣;擁有良好的習慣,就可以培養高尚的思想。如此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律宗之戒律,好比人間有律法。律法最關鍵的,在於法律制訂的樸素初心,是不是以人為本。”賀禮談起自己的看法。
“傳教所需,自然可以說是‘戒法’為佛陀所訂。若是律宗的修行者也這麼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就是失了初心,終將使律宗失去生命力。”
道慧點了點頭,顯然她早已看透這個問題。沒有洞徹宗教本質的本事,如何做宗教界的大拿?
“所謂‘戒相’與‘戒行’,如同法律的細則,需要因地制宜,因時而變,如此才能長久,否則實行一刀切的話,就是‘虐民’。卻又不可輕易變動,那就是‘折騰’。”
“這個度的拿捏,需要有智者來決定,也需要群眾的監督。修行最難的就是以為自己有了智慧,而忽略了群眾的樸素的智慧。”
道慧再次點頭,若有所思。
“有了詳細的法律,還要有宣講法律的過程。有法律,但是眾人不知,那麼動用法律去懲罰人,就是殘害民眾。”
“執法不是請客吃飯,本質是一種以暴制暴的行為。所以執法必須有力,又必須公平公正。”
“我這裡有四句真言,”賀禮一字一頓的說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這句千錘百煉的名言,如同一劑猛藥,讓道慧的內心震動不已,也如同一陣狂風,讓她撥雲見日。
賀禮見他心驚動搖的模樣,微微一笑,也不藏私,繼續丟擲一個重磅核彈:
“我有一言,請君參考,此乃席捲天下之洪流,紅旗招展的核心!”
“為我世界之聖祖所訂,名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喜歡諸天大使請大家收藏:()諸天大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