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隨即失去光澤,彷彿變成了一件死物。
時萊這才知道玉葫蘆還有這般作用,心頭一喜,回頭看向謝靈運,見她點頭示意,他伸手握住竹竿,用力一提。
誰知那竹竿已在地下生根,時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它拔起。
兩尺來長的竹節,竟連著七八米長的根鬚。
他試著掐了掐根鬚,發現它們柔軟卻堅韌無比,即使用盡全力也無法在上面留下指甲印。
兩人從洞穴深處退出,謝靈運提著他飛回湖畔。
她手臂一揮,整條裂縫瞬間崩塌,只留下一地狼藉。
時萊羨慕的看著這一幕,感受著空氣中稀薄的靈氣,對薛昌尋子之旅頓時多了些期待。
只是不知道,要修煉到什麼境界才能如此輕而易舉的改天換地。
兩人匆匆趕回道觀,剛要邁進大殿,謝靈運突然停下腳步,指向東殿的位置,“就擺這裡吧。”
時萊也不多問,既然謝靈運這般說,他便照做。
修仙的事,他不懂的太多。
伏魔觀不大,從山門進來就是前院,北面是三間大殿,左右各有兩間偏殿。
西邊偏殿裡供奉的是三界伏魔帝君,也就是關羽。
東邊偏殿,匾額上書寫“清源妙道真君”的尊號。
說通俗點,這裡供奉著二郎神。
二郎神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唐代,唐崔令欽《教坊記》收有《二郎神》詞牌,乃唐初宮廷音樂家根據民間娛神詠唱二郎神的曲調製成。
嗯,在此之前,二郎神就在民間口口相傳,廣為人知。
永徽年間,安義有聖水廟,專門祭祀二郎神。
即使到了明朝,湯顯祖在《遣張仙畫乃作灌口像》寫道:“青城梓浪不同時,水次郎君是別姿。”
這個時候的二郎神還姓李,名叫李二郎,是李冰次子。
就住在青城山下,灌口縣中。
《宋史》、《元史》、《清史稿》裡都有明確記載當時皇帝給秦蜀守李冰兒子二郎封王的詔書。
大概是太出名,各種對二郎神的創作在明朝開始盛行。
就好像現在搶哪吒的出生地一樣。
在經過《二郎寶卷》和《封神演義》後,留在世人印象裡的二郎神就改名換姓叫做楊戩,也變成了玉帝的外甥。
伏魔觀在青城山,這裡供奉的二郎神當然是李二郎。
其實二郎神到底姓甚名誰,時萊覺得無所謂。
信仰這玩意,信則有,不信則無。
人家若是願意供奉楊戩,那也是自由。
進入東殿,時萊用紅布把竹竿和根鬚一同包裹,朝著二郎神像拜了三拜,雙手供奉在案桌上。
那一刻,他明顯感覺到竹竿輕輕顫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