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特·米戈爾是一個成名很早的大神,在cg插畫領域已經站在了金字塔頂端,第一次廣為人知的作品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那時候他參與了華納的看家電影系列《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的概念設計,第一次將自己的作品風格運用在影響力巨大的電影中。
之後為迪士尼工作期間,創作的一部動畫作品還拿到了艾美獎的最佳個人成就獎。
兩年前跟索尼哥倫比亞合作最新版蜘蛛俠電影的時候,因為一些理念上的爭執,他被對方掃地出門,但是依然沿用了他的設計理念的電影,畫面效果卻廣受好評,讓索尼不得不給他補充了一個藝術顧問的頭銜。
不過這哥們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不顧對方傳媒集團的影響力,直接在個人網路賬號上回了一個“呵呵”。
真實情況如何,很多人不得而知。
但是在那之後,這件本該熱鬧一陣的逸聞,在一些無形的手暗中影響下,只能以小道訊息的方式廣為流傳,連帶著他的工作也陷入了困頓之中。
直到今年,大衛·芬奇透過關係給他發了一份邀請郵件,他才算從那種陷入泥沼般的狀態中掙扎出來。
他幾乎在看完18個短片的故事概況之後,一眼就相中了《證人》這個故事。
這個發生在港城背景下,有點黃暴,有點小驚悚,簡單直接的非閤家歡式作品,對他有著非比尋常的吸引力。
彷彿莫比烏斯環一般,兇手與受害者之間不斷迴圈的怪圈,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有種神秘的宿命感。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作品。
所以他在參考了一些影視作品和繪畫作品之後,創造出了一種略顯怪異的異國風格概念,直接跳過傳統的pitch流程,一錘定稿。
所以米戈爾最近一段時間相比較那些同行就顯得格外空閒,他本身就有一支成熟的團隊可以使用,只要再為自己適當補充一些人手就可以了。
每天推進一點專案的進度,順便檢查一下之前聯絡的那些藝術家們是否回覆了訊息,就構成了他這段時間的全部工作。
胡悅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左帥塞到他的眼前的。
自從那天從聊天中得到了黃超的底細之後,他之後的幾天幾乎一刻不停的在想辦法促成這件事。
他先是跟左帥私下聊了聊這個事情,探了探他的口風,確定他本人對這件事的態度沒什麼問題之後,又悄悄跑過去找到李顯,將整件事的前因後果都全盤托出。
順利的拿到了“只要他能說服黃超,就沒問題。”的承諾。
前前後後花了快一個星期,終於把人從國內要了過來。
然後他就利用自己現在身份上的便利,跟米戈爾約了一個面試的時間。
看著遠處那個坐在遮陽傘下,正在低頭寫寫畫畫的男人,抱著自己的精選作品,有些緊張的左帥問旁邊的胡悅道:“師兄,你到底怎麼跟他說的啊?”
胡悅聳了聳肩,拍著他的肩膀,一臉輕鬆的道:“你就放心吧,我可是給你的形象好好美化了一下的,你的作品他都已經收下了,今天的面試就是走個過場。”
看著自家師兄那副信心滿滿的樣子,左帥怎麼都感覺有些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