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故事邏輯,只要將三個短片中的相關內容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微調就可以自洽。
李顯對編劇的這種腦洞頗為認同,現在講故事都要講究一個宇宙系列,不僅是因為這樣更好從觀眾手裡騙錢,還是因為這樣做更容易搭建起一個受到認可的故事體系,顯著降低專案風險。
尤其是這樣零散的短篇,要想製作出一定長度的內容必須要經過內容上的改編,連續三個短片都要進行改編,風險還是太大了些,如果能先傾力搞出來一部成功的作品,再將其他作品歸入這條故事線中,無疑可以極大的降低風險。
而且這種方式並沒有改變最核心的故事爽點,只要改編的內容符合邏輯,並不會影響大家對整體故事的觀感。
“不錯,這裡你們編劇團隊可以先嚐試一些想法,各種可能都可以開腦洞的想想,後面我們再請大劉來跟一起探討這些。”
“那我們先從哪一部的內容開始上手比較好?五部作品肯定要有個先後順序吧。”
有其他的主創問道,編劇對故事背景進行調整的階段,並不會影響到實際的專案籌備內容,一些設定上的工作也可以同步進行。
“我覺的《中國太陽》不錯,主線清晰,故事性也挺好的,改起來應該最方便,而且作為我們科幻系列的開篇,切入點也很合適。”
“《中國太陽》還是太人文了一點,我們既然想在觀眾那裡收割期待感,當然要選擇效果震撼的,《微紀元》或者《流浪地球》才合適吧。”
“那怎麼不拍《球狀閃電》或者《全頻帶阻塞干擾》呢,這兩個也不差啊。”
“戰爭或者驚悚風格的作品現在市場上並不缺少,沒有新鮮感啊,你想想我們要是能把《流浪地球》給整出來,那種太行山都只有基礎建築高的行星發動機在大熒幕上出現是什麼感覺?”
“這倒也是,那種場面想想都很帶感。”
這個理由很快就受到了支援,會議室裡的幾人開始暢想融化的冰川,百米巨浪,被冰封的上海,以及數百米的地下基地,任何一個畫面光想想都能把效果拉滿。
不過他們也都明白,這些玩意要是真的搞出來,究竟有多麻煩,那要燒掉的錢堆起來,恐怕都能塞滿眼前這個會議桌的大半空間。
於是目光都集中在了李顯身上,這種事,只有他說了算。
看著眾人眼中的光芒,李顯打了個響指,“既然都說我們是冤大頭,那就讓人看看我們的頭到底有多大,就先從《流浪地球》下手,公司的專案一直都收益高企,我們不造點高風險的事對沖一下,對得起我們賺錢的才華嗎?”
做《流浪地球》這個專案,不僅是幾個主創剛剛統一的期望,也是他早就有的。
從他動心思將這個專案從遊輪影業搶過來的時候,他就已經想好了,將它作為科幻改編的第一炮打出去。
“李總牛皮!”
會議室裡響起一陣鬼哭狼嚎,老遠都能感覺到地動山搖。
喜歡每天努力一小時請大家收藏:()每天努力一小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