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對“米粒之光”計劃釋出之後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了一定的預估,但是當看著一個月積攢下來的申請的時候,李顯還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頭大。
公開的郵箱裡99+的未讀郵件,從第二週開始,幾乎成了每天不可或缺的一個保留專案。
這裡面有專業院校的學生和老師,有半路入行的愛好者,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業內人士,還有更多試著碰運氣的路人。
這個時候李顯有些理解,為什麼在好萊塢,指望著自己的劇本有一天被各大影視公司看中,然後拍成作品,近乎是一件跟買彩票中獎差不多的事情了。
也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會有專門的倉庫來堆放那些新人投遞過來的劇本了。
這就跟網文需要大量的炮灰來衝書庫的道理是一樣的,即使投遞過來的東西,99都可以歸入垃圾的行列,但依然要為他們保留一份希望,畢竟誰也不知道,這裡面會不會有未來證道成神的人。
只是不管好萊塢還是網文網站,都有一套成熟的機制來過濾篩選,而李顯他們卻要自己一點點挑了。
這種從一堆垃圾中淘寶的感覺,做一次兩次還能圖個新奇,但是每天都要重複的話,不僅時間成本太大了,心理上也受不了。
即使用最粗暴的辦法一刀切,這也是個很苦逼的活。
會議室裡,各個專案的代表三三兩兩湊在一起,一邊看著發到手上的資料,一邊時不時的低聲交流兩句。
小透明一樣坐在旁邊,裴曉跟文婕和麥丁仔仔細細的將手裡的資料看了一遍。
雖然麥丁口嗨的話不能當真,但是他們心裡還是有些好奇的,這些能透過最基本篩選的想法,到底有沒有值得他們重視的。
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跟李顯搞在一起久了的原因,通篇看下來,除了一個蹭古典神話熱度的白蛇劇本,以及一個模仿武俠大師古耀華的故事風格寫的小劇情讓他還覺的不錯之外,其他的他都不怎麼看的上眼。
雖然刨除掉那些純粹打醬油的部分,經過第一輪篩選的申請,從表面上來看,基本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不管是劇本還是分鏡都還像模像樣,有心的還附帶上了之前的作品增強說服力,但是怎麼說呢。
就是那種一眼看上去,就覺的沒什麼吸引力,絲毫讓人提不起來興趣的那種。
其中有些甚至完全屬於個人放飛自我的作品,那不知所云的表達看的他一陣牙疼,也不知道怎麼被選進來的。
三十二份申請,等兩兩交叉的看完,也足足用了半個小時時間。
將最終的結果整理出來之後,李顯看著眼前標記好了分數的申請,雖然不至於喪氣,但對即將遭遇的結果還是做好了心理準備。
最低61,最高82,這是最少經過兩個專案組,四個人以上認證的綜合分數,已經很有參考價值了。
“有段時間沒這麼多人坐在一起聊創意了,以後咱們大概一個月一次搞一次這樣的初審會,正好藉著這個機會大家一起看一看外面的想法。”
清了清嗓子,李顯開啟了第一份資料,“先苦後甜,咱們從得分最低的開始看吧。”
隨著投影儀上的圖片和文字出現,大會議室中逐漸熱鬧起來。
“這個作品怎麼樣先不說啊,但我覺得吧,能有這個思路就挺不錯的,少數民族巫祭這種這種神神叨叨的風格,其實挺適合豐富我們的古典神話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