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這個現象,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差異。
投資?製作?演員?故事?
……”
話題很快又轉到影視作品製作上,作為其中最大的害群之馬,超高片酬毫無例外的被拉出來鞭屍。
類似的報道還有很多,關注影視行業的專業媒體,幾乎都在前後腳的跟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正所謂天下苦秦久矣,只差一個可以揭竿而起的機會。
這些媒體將之前早就不知道說了多少遍的零零散散的論調,花費心力好好潤色整理了一遍,從各個角度進行了一番探討。
有關注《天宮》這種開局一張嘴,內容全靠編的的營銷方式的。
有對一個好故事對一部電影意味著什麼的探討。
還有對當前電影製作中,演員片酬成本佔據投資成本大半所帶來影響的思考,最後甚至觸及了流量這種現在被各大製作公司吹捧的怪相。
流量本身並不是什麼問題,作為新時代下評判文藝工作者受歡迎程度的一個標準,流量能發揮出什麼樣的效果,完全看觀眾怎麼對待它。
不是說知名老演員就一定能行,要謹防那種有一定成就的老演員,憑藉著自己在觀眾眼中還算眼熟的資歷,開始沒有底線的接戲撈錢,其中的代表就是同期上映的《天宮》
也不能能說流量演員就一定不行,演技線上的新生代演員,哪怕是人們口中所謂的流量,只要能參演片子質量不錯的作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進入電影院,提高作品的關注度,這也是一件好事,就像《後來》的兩個主演。
所以為了堆砌陣容而去降低製作成本,然後還作為宣傳賣點,枉顧作品質量的做法,完全是取死之道。
這次不同以往的是,有《齊天大聖》這樣的典型案例頂在最前面,他們洗洗刷刷又拿出來曬了一遍的論調總都能收割一大票的支持者。
而作為唯一的正面典型,《齊天大聖》的討論度也一步步向現象級邁進。
甚至有網友喊出了:“認真做事的人不應該被虧待,應該讓那些只會製造文化垃圾的人看看,一部有誠意的作品究竟有多麼磅礴的潛力。”同時號召廣大網友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走進電影院為它貢獻票房。
“這種號召是你們宣傳計劃嗎?”
網路上沸沸揚揚的聲音很及時的反饋到李顯這裡,看著這種帶著道德綁架嫌疑的口號,他微微皺起眉頭。
本來一件你情我願的事情,偏偏有人非要往裡摻和一些有的沒的。
“不是,我們的宣傳策略早就確定過,不會拿支援民族文化崛起相關點來做營銷,這種報復性補償的結果雖然短期效果明顯,但是我們的內容向來長線吸引力都比較強,沒必要為了這點短期利益,冒著引起粉絲逆反心理的風險。”
大會議室裡,本來就正在討論著下一步的宣傳計劃,周濤當即否認。
一部電影大爆的基礎,關鍵在於能將遊移不定的路人吸引進電影院,畢竟看電影不是生活必需品,所以在制定宣傳策略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剋制,這條看似很好用的宣傳策略,從一開始就被他們拋棄了。
這種口號跟那種喊著支援民族文化崛起口號本質上是一回事,都屬於輕微的綁架民意,這也是李顯一直都很反感的一點。
在他看來,做好自己的事情,加以適當的宣傳,逐漸擴大基本盤的範圍,一遍遍的洗練粉絲,培養他們對自家作品的忠誠度才是王道。
這種被網路情緒挾裹進來的粉絲,就像古代行軍打仗的時候挾裹的流民潰軍,看起來聲勢浩大,但是也就能在順風仗的時候壯壯聲勢,一旦遭受困境,隨時都會一鬨而散,甚至可能殃及自家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