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閉幕之後,安納西並沒有迅速的恢復平靜,有的是閒的蛋疼的人在這裡流連忘返,但是相比較之前的沸反盈天,還是安靜了很多。
李顯幫著將最後一隻箱子搬上車,然後看了一眼湛藍澄澈的安納西湖。
“嘭”的關上車門。
國內的新聞雖然熱鬧,但是畢竟隔了上萬公里,情緒傳遞到他這裡的時候已經平淡了很多很多。
睡醒之後給身邊的朋友回了個訊息,他也就沒在過多的關注。
榮譽已經在那裡,不管什麼時候都是屬於他的,預期跟著亢奮,倒不如多享受一下現在安靜的時間。
他的電影節之旅已經徹底結束,今天趕到巴黎,滿足一下程雅麗和田一的購物慾望之後,就能回國了。
到時候短時間內恐怕沒辦法享受安安靜靜的生活了。
中午開個機的功夫,他就已經接到了很多媒體的電話,跟他預約專訪,都被他以還沒有回國給推了。
因為沒有事先派駐的記者,國內的媒體哪怕再怎麼,但是一個個也有心無力。
只能看著微言上的無數流量流口水。
尤其是神通廣大的央媽,不知道從哪裡拿到了高畫質的頒獎現場影片,並擷取了幾秒鐘的片斷在晚間新聞上播放出來之後。
這些聯絡不到李顯的媒體,就更感覺到急火攻心,恨不得能飛到法國,把那個正毫無排面,在巴黎街頭客串拎包小弟的傢伙給抓回去接受採訪。
相比較傳統媒體的剋制,底線本來就不高的自媒體就顯得沒節操多了。
一篇七平八湊的稿子,再起一個根本聯想不到跟這件事有半毛錢關係的標題,咔咔就是往外發。
反正就是這麼個訊息,早一分鐘發,就能搶到更多的關注,那還猶豫什麼。
於是一時間,各種標題黨席捲網路的邊邊角角。
《震驚!20歲的他,已經超越了13億人!》
《這樣的男人,你敢嫁給他嗎?》
《必看!小夥出國一趟,竟然遭遇這些可怕事情!》
……
偏偏這種訊息推送的閱讀量還特別高,也是讓人無奈了。
好在官媒的跟進很及時,《華夏青年報》率先發出報道,以《新一代青年的創作自信》為標題,高度讚揚了在校大學生的文藝創作敢走出去的作為,以及肯定了收穫國內首座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的意義。
隨後出場的《人人日報》,則將這個訊息的立意再往上拔高了一截,以《從國內首座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看文化產業引導模式》為題,從文化產業的發展入手,探討了一下目前國內文化產業扶持的力度和效果。
一時間大量傳統媒體紛紛引用,將這條原本只是在網路上爆火的新聞,一夜之間推進千家萬戶。
微言上相關話題的熱搜更是牢牢佔據著一位,沒有下來過。
有網友戲稱,安納西動畫電影節恐成最大贏家,短短23小時擁有了努力二十三年都沒有的知名度。
真正意義上將名氣與實力匹配。
李顯跟收穫滿滿的程雅麗坐在返程的飛機上時,根本不知道輿論發酵成了什麼模樣。
於是下飛機之後,他還頂著惺忪的睡眼,邊走邊跟飛機上認識的一哥們聊著不著四六的話,沒想到剛走出等待區,就見眼前虛空生電。
咔咔咔。
觸不及防之下,眼睛徹底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