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吳用跟小七分說女兒家心思,只說她越是不給好臉色,說明人家心裡越是有你。
小七個莽撞魯直的漢子,哪裡懂得這些?聽得迷迷糊糊,覺得好像有些道理,心裡舒暢連乾幾碗竟是一頭栽在桌面上,醉了過去。
無奈的搖了搖頭,吳用喊過酒家,讓他們扶著小七入內歇息,又把那封點心留下,讓夥計等七郎酒醒交予他,說是晚輩給阮家老母拜年了,只明日再來說話。
出得酒店,恰好逢著一隊百姓朝著酒店走來,臉上都是洋洋喜氣,吳用好奇,上前打問,原來是新進上山的嘍囉家眷,這幾天陸陸續續接了過來。
這王倫當真仁義,阮家三個兄弟也不枉了,吳用心裡想著,上了牛車自顧回了。
這邊晁蓋、吳用來回奔波,李曼那邊可也沒閒著,得了宋江書信,第二天幕僚師爺親自出馬,帶了兩個伴當前去送信。
一為送信,二為實地考察東溪村地勢以及晁蓋莊子實力。
不曾想到,進門問過管家,管家回話說是保正年後即便離莊,南京有個姐姐,多年未曾探望,特地拜年去了。
這話卻是晁蓋臨走前特意囑咐,幕僚師爺聽了將信將疑,又不甘心白跑一趟,出了晁蓋莊子私下裡打問。
聽得村民有說一早見保正策馬遠去,又有說在私塾見了保正與那學究先生說話。
幕僚師爺捻著狗油鬍子眼睛滴溜溜的轉,覺得這裡面有事兒!
十有八九走漏了風聲!
有人給那保正晁蓋通風報信!
打問得知那私塾先生竟是智多星吳用,幕僚師爺心中一驚,此人來了金鄉倒是有所耳聞。
悄悄潛到私塾附近一看,門前果然留有馬蹄印,只是書齋緊閉,不知那晁蓋是否還在這裡。
便是在這僅憑這兩個伴當跟無有武藝的自己也是留他不住,幕僚師爺想了想,吩咐兩個伴當仔細守在周邊,藏好身形莫要被人瞧見,他自己直奔鄆城,與那知縣借兵。
幕僚師爺自去縣裡借兵,他是太尉府裡出來的,又打著捉賊的幌子,量那縣令不敢不借。
吳用陪著七郎吃了幾碗,又在牛車上晃晃悠悠,只覺睏乏,偏在村裡遇著了主人家,怪他自由散漫,把學生都給放了,明日要考教學問,不得離村。
受人錢糧,無奈只得應了,回了書齋,取了筆墨紙硯,草草寫就一封書信,放在書桌上讓它自行晾乾,心說明日只得央人送信,好教梁山防備。
實在睏乏,合衣躺在床上,拉過被子睡了過去。
只覺得睡下還沒多久,房門突然被人撞開,一夥公人不由分說的衝了進來,鐵鏈加身,頃刻間就把吳用綁了,可憐吳用,望著牆上的銅鏈,生生被人壓住取它不得。
幕僚師爺待房裡捆綁妥當,這才施施然的進了屋子,只瞧見一個書生被鎖住,不見晁蓋蹤影,皺了皺眉頭,卻不經意見看到桌上還未封裝的書信。
拿起讀了,嘴角泛起一絲冷笑,把著書信走到吳用跟前。
此時吳用被鐵鏈捆個結識,帽兒也被打落,披散著頭髮好不狼狽。
那幕僚師爺衝他揚了揚手中書信:“鐵證如山,給我帶走!”
雖說走了晁蓋,可也拿住了這小有名氣的加亮先生,不算白跑。那宋江倒是聽話,只是無甚手段,吳用若是識趣便可多添助力,識不得趣,也是一顆人頭!不見勾結賊寇的書信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