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一身蠻力,兩把板斧衝鋒陷陣確實是一把好手,可現下又無那三個副手在側,委實屬於一缺三的無奈局面。
若是此時用他衝鋒陷陣,莫說護不住自身周全,便是跟在他身邊的嘍囉都有被自家頭領砍死的危險。
此外李逵還是一個極難約束的一個莽撞人,便是原著中宋江也時時為他感到頭疼,這廝不像宋萬、小七,儘管魯直卻肯聽從命令。
幾個頭領坐在聚義廳裡,對這三人的職事絞盡腦汁,始終難以定奪,最後不得已,王倫拍板定了下來,算是議定了頭領職事。
然後就是山寨士卒的分配了,王倫先讓出身禁軍的專業人士林沖林教頭給包括自己在內的各個頭領科普了一遍大宋軍制。
大宋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
其下軍權由三個機構分任。
樞密院為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掌軍權及軍令;
三衙,即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為中央最高指揮機關,分別統領禁軍和廂軍;
率臣,為禁軍出征或鎮戍時臨時委任的將帥,統領地分屬三衙的禁軍,事畢皆撤銷。
禁軍編制為廂、軍、營(指揮)、都四級。
廂轄十軍,軍轄五營,營轄五都。每都百人。
各級統兵官分別為: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軍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馬軍稱軍使)、副都頭(馬軍稱副兵馬使)。
指揮(營)是禁軍基本的建制單位,調動、屯戍和作戰,常以此計算兵力。
為防止武將叛亂,禁軍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諸郡,京城與畿輔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內外相制。
同時實行“更戊法”,畿輔與諸州禁軍定期更換駐地,以使兵不識將,將無專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廂軍屬地方軍。
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機構的雜役兵。
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機關統管,總隸於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
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衛、迎送等.一般無訓練、作戰任務。
有步軍和馬軍兩個兵種,編制分軍、指揮、都3級,統兵官與禁軍同。
鄉兵也稱民兵。
是按戶籍丁壯比例抽選或募集土人組成的地方民眾武裝。
平時不脫離生產,農閒集結訓練。擔負修城、運糧、捕盜或協同禁軍守邊等任務。
各地鄉兵名目很多,編制亦不統一,或按指揮、都,或按甲、隊,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編成。
蕃兵是西北部邊防軍。
由陝西、河東與西夏接壤地區的羌人熟戶部族軍組成。
諸部族首領被封軍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