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雲奇道:“不知菩薩所求何事?”
“阿彌陀佛。”文殊菩薩宣了聲佛號,回道:“劫氣湧動,大唐乃是非之地,必是苦難之源,貧僧欲在大唐宣揚佛法,以度世間苦厄。殿下曾言,佛法不可東度。貧僧想求殿下開一方便之門,不知殿下可否應允?”
“當然。”李智雲笑道:“本王說佛法不可東度,是指西方教那些腌臢事不可東度,像菩薩這般真佛當然可以。本王討厭假慈悲,對於真善美卻是認可的。否則當初也不會力保陣玄藏西行。奈何妖僧終究誤入豈途,本王也甚是痛心。”
“阿彌陀佛,殿下慈悲。”
文殊菩薩回道:“多謝殿下成全。”
他也沒想到李智雲會直接答應,本以為尚要費些口舌。
李智雲笑道:“菩薩真不需要解除封印?”
“外物罷了。”文殊菩薩回道:“佛在於心,踐於行。眾生之苦不在於外,而在於心。三界乃至於西方教,從不缺乏大法力者,然又有幾人能濟世安民?”
李智雲笑道:“話雖如此,然外物本身無過,用之正則正,用之邪則邪,菩薩何必執著?”
“阿彌陀佛,非是貧僧執著。然芸芸眾生,多是凡人。貧僧不已凡人之軀,如何體悟凡人之苦。不知凡人之苦,又如何度一切苦厄?”
李智雲見文殊菩薩如此執著,也不再免強,側身對虯首仙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福旦夕。虯首仙,你與菩薩本有因果,不知你是否還願意為菩薩護道?”
“屬下願意。”虯首仙又道:“不過屬下身是截教的人,死是截教的鬼,卻不願再入西方教。”
再見文殊菩薩,虯首仙也是感觸良多。文殊菩薩已經不再是從前的文殊菩薩了。
如今的文殊菩薩不再是西方教的文殊菩薩,而是天下蒼生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是文殊菩薩,西方教是西方教。”李智雲見虯首仙沒有異議,對文殊菩薩又道:“菩薩執意要感悟眾生疾苦,本王也不能斷你機緣。只是這護道之人,菩薩就莫要拒絕了。”
“阿彌陀佛,多謝殿下。”文殊菩薩對李智雲行了一禮,之後又給虯首仙行了一禮,道:“多謝上仙不計前嫌。”
虯首仙笑道:“菩薩可莫要叫我上仙,實在是不敢當。”
曾經的文殊菩薩讓虯首仙瞧不起,如今的文殊菩薩讓他心生敬意。
文殊菩薩回道:“阿彌陀佛,有德者,皆可稱聖。”
“行了,這事就這麼定了。”李智雲笑道:“菩薩只需在仙禁司登記造冊,可在大唐境內,任選一地作為道場。”
“貧僧只想雲遊四方,現身說法,普度眾生。有佛法的地方,便是道場。”
李智雲微微皺眉,這傢伙怎麼像唐僧護體?
若文殊菩薩宣揚的是真佛法,不與大唐該有的人文衝突,大唐自然接受。
有信仰的人,總勝過麻木人。
道場還是得有一個,否則那些尋常百姓的信仰也無處安放。
李智雲念及此處,又道:“東北有山,山有五巒,亦如心之五苦。菩薩既有度天下苦厄之宏願,不如選那五臺山作為道場吧。”
“阿彌陀佛,多謝殿下。”
文殊菩薩見李智雲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也不好推辭。若一在推辭,便是自己不識抬舉了。
“如此甚好。”李智雲點了點頭,說道:“本王會令神衛軍協助菩薩修建道場,菩薩可先在仙禁司登記造冊,然後隨神衛軍一起去那五臺山。”
李智雲說完便往仙禁司走去。
白晶晶還未給文殊菩薩定好文書,天際又有祥雲至。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