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在漆黑的夜裡,在寂靜無聲的荒廢院子裡將事情如何安排,何時動手,均計劃得妥妥帖帖之後,擊掌為誓,達成同盟。
之後,兩人又光明正大的走出院子,消失在黑夜裡。
直到那兩人走遠了,四周恢復到先前的寂靜,北宮羨和林炎冉才堪堪回神,慢慢挪動一下。
林炎冉手裡抱著一個大酒罈子,有點沉,加上剛才一直維持一個姿勢站著不動,手痠得厲害,腳也站得麻木了,她在他懷裡靜默了一會兒,確定四下無人了,才鬆一口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炎冉緩緩的蹲下身子,將手裡的酒罈子放在地上。
北宮羨也是四肢僵硬,不過他相對好點,因為他只是攬著她,並沒有費什麼力氣。
北宮羨稍稍活動一下手腳,在她還沒有緩過勁兒來的時候,再次彎腰,拿了酒,將她直接抱起來,飛身上了屋頂。
她沒有反抗,因為在想事情,便任由他將自己擺弄成仰躺的姿勢,放鬆躺著。
林炎冉看著漆黑的天幕久久不能說話,紛『亂』的思緒在盯著一片漆黑的時候,慢慢的變得沉甸甸的,條理清晰起來。
上一世,她跟著來西山行宮,並沒有像如今這般偷偷溜出來,所以,那時候,當她知道皇帝被刺殺之後,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
隱約記得當時林鈞受了皇帝訓斥,罰他戴罪立功去緝捕刺客,然後,林鈞忙得根本不見人影,那時候她還在心底竊喜,至少,父親一忙,便會無暇顧及府裡的事情,那樣她就有更多的機會偷偷溜出去纏著殷少融。
她那時候最執著的幹著一件極蠢的事情,就是將圍在殷少融身邊的鶯鶯燕燕,全都趕走。
鶯鶯燕燕這種東西就像瘋牛蘚一樣,光靠趕走是不行的,只有從根本上將那引起瘋狂的病原牛殺了,或者破壞掉,才能解決問題。
可笑她那時候看不清,看不透。
上一世,行宮狩獵之後,太子被廢,貶為庶民。
皇帝並沒有立即定殷少融為太子,導致東宮位子懸空許多年。也許,皇帝是個明白的,他也能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太子無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皇帝不喜歡他,他也不是才知道,早不行事,晚不行事,非要等到皇后坐鎮皇宮的時候,才腦抽的跑去行刺皇帝,對太子有什麼好處呢?
皇上,有身為帝王的直覺和猜忌。
稍微有點眼力見的朝臣,都能看得分明,皇帝一死,太子被廢,東宮無主,那最後漁翁得利的會是誰?
所以,林炎冉想,上一世,皇帝應該是識破了這個天衣無縫的計謀,只是苦於沒有切實的證據,才隱忍不發,在事情之後,頂著朝臣的威『逼』壓力,沒有立即確定下一任太子人選,讓東宮虛空。
而且,這件事情一出,有一個很重要的結果,是成全了皇帝廢了太子的這一心願!
於是,皇帝心滿意足,他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理由廢了太子,但對於讓祿王接替自己的皇位,他還存了一些疑『惑』和顧慮,所以,皇帝始終不讓祿王稱心如意。
這也就迫使祿王在三年之後,在她替嫁殷香瀾,在他迎娶林炎姝獲得林家的兵權支援之後,再不隱藏自己的野心,而起兵造反,最後奪得了皇位的。。
想想,這也合理。
因為三年之後的祿王,已經二十四歲,黨羽遍及朝野,前有皇后庇護,可順理成章,後有皇親貴族的外戚勢力支援,還有林家統領天下兵馬的兵權支援,讓他底氣十足,他有了足夠的資本,可以一蹴而就!
如果祿王繼續等待,或許,在皇帝垂暮之際還是會將皇位傳承給他,只是這樣的話,他需要繼續等待。
而在漫長而『迷』茫的等待中,他的弟弟們將會一個一個的成年成勢,也許他並不能成功的活到順利接位的那一天,所以,祿王寧可鋌而走險,也要先下手為強的拿下皇位,坐穩地位!
也許,還有另外一層原因。
殷少融是知道的,只要娶了她,或者拿到她手裡的藏寶圖,那麼他既能順位接替西魏皇位,又能擁有足以抗衡其它三國,問鼎天下的財富,便能志得意滿稱心如意,成就他不斷膨脹的野心和谷欠望。
然而,上一世的結果,卻是她代替殷香瀾出嫁,遠遁天涯,隱世的藏寶圖被她藏得滴水不漏,他無從得到。
對殷少融來說,兩廂唾手可得的寶貝眼睜睜的看著失去,他手裡沒有可以篤定成為儲君的資本,皇帝又遲遲不肯傳位,幾番刺激之下,激發了他掩藏在骨子裡的陰沉冷狠,就有了最後的謀反奪位!
不管是哪種情況,三年後,殷少融是不得不動手謀反的,因為,那時候他再不動手,就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