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僧明躊躇的笑著。
“你還跟朕講條件了?”應昭挑眉,語氣中多有幾分責怪,但之後又擺了擺手說,“朕要是心胸狹隘,你小子腦袋早就被高車部擇了送來了。那幫弟兄能提前跑去草原避難?不過他們也是,提前告訴他們,就是想他們認識自己的錯誤,回頭判個流放,就把他們調回南方了, 眼下朕在東征,戰將不嫌多, 犯得著跑那麼遠嗎?”
“嘿嘿!臣等愚鈍,不得要領,陛下莫怪才是。”杜僧明確定應昭不在意後, 便說道,“陛下,您《華夏封建會典》就該早拿出來。但凡您老早拿出來, 我也不至於掛印封官,自己跑了。”
“哦?是覺得朕造不了大同?”應昭微微一愣,覺得驚訝,明明他的兵是天下強軍,真要打仗,誰也不怕。
要不是他擔心徹底打爛中原,想著先透過對話解決,早就動手了。
結果有人會覺得自己不贏?
“不是,弟兄們都能打,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打完之後賞賜,按照大同書來,弟兄們能分多少?真要是百十畝地, 那也沒盼頭。”杜僧明說出了想法, “況且,以後呢?按照大同理念來走,土地也不算自家的, 而是租陛下的。不是說不好,只是世家珠玉在前,我們窮苦哈哈是打贏了,也賺有了,但總得給子孫謀福吧?”
“咱老杜自知自己沒啥本事,也沒這個心氣,又不是聖人,到時候還得看陛下您清算咱跟弟兄,索性就不給聖君留汙點了。”
應昭拿著書,手是攥緊了幾分,最終啞然失笑:“我就是知道你們沒那麼高思想境界,更激進的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拿出來。算了,確實我最開始太過理想了,但人總是會變的,不是嗎?”
聽到這話,杜僧明嚴肅了幾分:“陛下,您是聖人,天下難有的聖賢。咱不是吹捧,是打心眼裡服您。只是咱也知曉自己幾分本事,回頭不走,也會傷了陛下的心。與其如此,不如早點出來創業。陛下不也鼓勵我們走出去嗎?”
“算你有幾分眼力。”應昭哈哈一笑,總算心情好了幾分,“聖人不好當,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保持銳利多久。古往今來,帝皇莫如是。縱然漢孝武帝,前半生英明,後半生神秘昏聵,為一家謀,一家計……我也會老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陛下想要讓下一代……”杜僧明說道一半就閉嘴了。
“看到了?”應昭知道這小子是聰明人,估計路過的時候,沒少看學校的反應。
“嗯。”杜僧明頷首。
“放心吧,封藩之地,只會要求以儒教育,至少百年,同化一體之後,才會逐漸的推行。就算不推行也沒關係,我自信自己建立起來的《大同書》,會漸漸普及出去的。就算你們的後代想要制止,也攔不住。畢竟中國才是諸夏之源。”
應昭說完,杜僧明便不再說:“陛下英明。”
“也別提什麼英明不英明的。這些年,是朕一心顧忌,不想讓刀兵加持中原,如果打爛了,收拾起來就會很麻煩。
但現在看來,理想了。該打的得打,不過要速勝。
你們聯名請旨的聯盟,改掉。朕賜予你們寒洲遠征軍的軍銜和相應的官職,軍需甲冑,以及給你們配備儒生文士,這一次朕會傳旨天下,凡是我軍抵達之時,不降的世家,全部貶謫中國之外,去教化地方!
你們準備準備,然後遊牧西去,最多三年,朕就會將整個中原收拾完,之後就是鞏固版圖。”
應昭說完,杜僧明感激道:“謝陛下恩典!”
“既然是承認了你們的軍職,那你們就還在軍中,該有的規矩,別給我拉了!此去,你們是前哨,也是未來一個個藩國諸侯。讀書,寫字,還有《大同書》,都得給我認真學,回頭考試,不僅要有功,《大同書》也佔很大一部分。你們能封公侯伯子男哪一等,《大同書》很關鍵。”
“臣曉得嘞!”杜僧明笑起來。
“好了,明天朝會,你跟其他使者說,記得到。”
“喏!”
喜歡我就是要做皇帝請大家收藏:()我就是要做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