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意義來看,短期最合適的一條,就是奪回渤海,構築冀南防線。”司空易對權景宣說,“但若是從全域性而言,幽冀青徐揚諸州其實已經不具爭奪意義了。要做的是退回鄴郡,往南先把東郡的濮陽縣拿下來。然後通知豫州,陳兵陳留郡,堵住魯王西征的可能!”
“此言差矣!拿下渤海,便能盤活局面!”
崔顥趕緊開口。
“崔長史!軍都關外,有九鎮精銳,他們會在幾月份南下呢?”
笑了笑,權旭雙手一攤:“幽州也不保險,或者說沿海的所有城市都不保險。因為高句麗已經陷落,只要走海路,就能投放大量兵力。更何況現在膠東王已經投降了!水路運兵不要說不可能,別忘了膠東國面對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兵馬!”
“若是放棄關東,關隴靠什麼對付應昭!”崔顥盯著權景宣,“別忘了,你們也是世家之人!”
權旭看了看崔顥這般吃人的眼神,搖了搖頭:“可悲,可嘆,直到現在都沒看出來,太子爺對付的到底是誰。”
“你什麼意思!”
“字面上的意思……”
“咳咳!”裴振業輕咳兩聲,打斷道,“兩位爭吵大可不必。渤海必須救,因為高歡在南陽。若是渤海拿不回來,高歡極有可能會被撤回來,到那時候,徵東軍上下,都難逃被朝廷呵斥和貶謫。”
這一下,爭吵也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既然如此,那就快馬突襲吧。”權景宣起身,“我親自領精銳騎兵雨夜前行。此時敵人拿下高氏塢堡,必定在慶賀,沒有四五天絕對不會有反應。而且現在還在下雨,我軍若是突入,足以一次擊潰敵人精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也只能如此。”司空易贊同說道,“我隨將軍一道。”
“好。崔長史負責固守清河;裴典章儘快傳令給幽州、鄴郡等地,修繕城市,準備防禦。然後再去軍令給陳留郡守,讓他無論如何堵住魯王攻打濮陽的可能;權郎中務必籌措足夠的糧草和編練兵源的事宜,等解決了渤海郡叛匪,我們還得想辦法進入青州。”
“是!”
眾人都起來。
權景宣回去準備。
中午,乾糧齊備之後,三千輕騎冒雨而行,一路不曾停歇。
他們必須爭分奪秒!
“老實說,其實不用這麼著急,按照太子的手段,青州都司的權責,就是在青州境內,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拿下渤海。”
城牆上,裴振業撐著油紙傘,笑呵呵的看著消失在地平線上的騎兵。
“那又如何?太子還未出蜀,便已經讓世家內部分崩離析了。只是,讓我沒想到的是,強悍如太子,居然會選擇妥協。”
“妥協嗎?我可不覺得我這妹夫會妥協。”
裴振業的話,讓權旭眼睛微眯,銳利隱藏其中。
“我家小妹來信了,太子已經答應納她了,未來至少一個妃。”
“原來勳貴也在下注呢!”
權旭嗤了一聲,表示不屑。
“這天下誰不是在下注呢?太子看起來妥協的樣子,但你我的未來,可能在中原嗎?”
“……”權旭沉默。
“這就對了。太子被人忌憚,是因為他為了大同,嚷嚷得無數世家內心緊張,加上他有兵又有將,想要掀桌子,就掀桌子,大家心裡都沒底。但《華夏封建會典》一出,佈告天下,就是他給蒼生的一條道。
是留著被砍了成為養分養育出其他諸侯國,還是自己選擇妥協,讓出土地,給太子去實現他的天下大同呢?都是聰明人,以前是沒底,但現在有了兜底。太子手下的兵將也會奮勇爭先,大家都在爭藩國名額。
而且,世家現在爛成這樣,表面控制兵力,實際卻已經腐朽。就連叛匪都能打得他們抱頭鼠竄,太子的精銳盡出之下,誰與爭鋒?秋收之日,便是雲動之時,咱們且聽龍吟。”
裴振業說完,又看了看天:“豪雨!卻不過三日,此乃瑞兆,今年天下必定大豐!”
權旭看著他的背影,雙手環抱在胸口:“都是有腦子的人。不像某些人,腦子也有,可惜屁股挪不開!世家亡不了,但門閥必須死!太子爺終究是務實了起來。”
喜歡我就是要做皇帝請大家收藏:()我就是要做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