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現在還有顧忌?
要知道朝堂競爭絕非泛泛,稍不甚,破家滅門。
這個風氣,從太祖之時就開始蔓延。
應氏皇帝最喜歡清算大臣了。
而且往往清算的力度都很重。
動不動就是流放邊疆,抄沒家產。
但因為應氏還有槍桿子,大家也多少給點面子,並且是自己犯錯,錯了就得捱打。
不過從應昭開始,清算變成了隨時可能落下屠刀,一種危機感瀰漫在世家頭上。
以前的溫情脈脈被撕破,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道讓世家難以接受。
從來都是我們在支援軍頭起家,什麼時候輪到你們這些晚輩如此跋扈?
應昭可不管你這個。
聽話就留,不聽話就死,就這麼簡單。
因此在如此混沌的局勢之下,元宏以前的反覆橫跳的大膽舉動,從他脫離東宮之後,就註定了他必須小心謹慎了。
一方面他得罪狠了應昭。
科舉的推行本來不會那麼容易被洩漏,純粹是因為元宏探知了訊息,轉頭賣給了崔淼,幫助自己脫身跳到了關東陣營的籌碼。
而且推行科舉也不一定要推行,完全可以改成舉孝廉的時候加上考試,篩選不合格的舉孝廉者。
應昭是有甲乙計劃的。
畢竟他是按照對方的遊戲規則玩,結果對方怕玩不過自己,自己先撕掉了遊戲規則。
那不跟你去好好的講講道理,難道繼續按照這個規則跟你說?
老子只是不想牽扯更多的人,進而影響湯國才跟你按照你的規矩來玩耍。
既然你不講武德,那我跟你有什麼好說的?
不就是開擺嘛!看誰打得過誰!
所以,應昭提刀,元宏絕對是要負歷史責任的。
只是關東和關隴兩家爭鋒,元宏作為度支尚書,身後還有一股漢化五胡世家的勢力,說到底還是很強的,尤其是兵源這一塊……
所以關東的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伸手,但關隴也肯定不會坐視不管。
然後元宏就遭殃了。
他被按下革職,表面上是應晏為首的皇權,跟關東和關隴兩大世家集團的鬥爭。
但實際上,關東和關隴都在有意無意將這個代表了漢化鮮卑力量的人,從漢化鮮卑人中拔掉,換上另一個合適的人培養,以期控制漢化鮮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