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落戶是一門生意。
不過副作用如下:炒房、炒物價、炒未來。
歷朝歷代對於落戶的基本要求,就是你要在居住地有一套房,然後還要有保人,這樣才能從原戶籍地遷徙過來這裡落戶。
應昭也打算這麼幹。
所謂原始的資本積累兩條路,對外和對內。
應昭在蜀中,顯然不能對外,那就只能對內了。
問:應昭治下誰最有錢?
答:世家。
問:要怎麼讓世家心甘情願的掏錢呢?
答:刀子加炒地。
問:要怎麼讓炒地變成應昭想要的效果呢?
答:落戶!
沒錯,自古以來,落戶,是門生意!
想要落戶,你得有房,有保人。
世家房子有,但肯定不夠自己分,那怎麼辦?
應昭隆重的推出:預售制度!
只要從錢行付個首付,籤個貸款,在工程隊裡幹活,每個月上繳一部分工資,不就等於擁有了一套新房了嗎?
當然普通人肯定付不起首付的嘛!
那世家有錢哇!
他們的隱戶也是沒有戶口的,只要提前收緊落戶許可證,那麼世家想要中標就得招收有城市戶口的百姓。
但如果應昭提前給了一個拆遷令,他們暴富了會怎麼選擇?
一鋪養三代瞭解一下!
不瞭解也沒關係,城外的其他小世家們也可以瞭解一下。
以上,就是土地財政的一部分運轉方式。
用一堆沒有建起來的房屋商鋪,配合一堆的宣傳語跟部分利益誘導,左右一倒手,成都不就起來了?
應昭沒錢沒關係,但有人有錢啊!
在刀子和財富之間,是人都懂得怎麼選。
比如馬寧就是聽著家僕報告,還有應昭讓人送到各家公司的“成都府規劃圖”聽得頭皮發麻。
“你是說,現在戶根收緊,只要沒有戶口的百姓,需要徵收丁稅?”
馬寧懵了,這是搞乜?應昭不是打算打造新城嗎?為什麼要趕人離開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