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後應昭說:“等河湟谷地拿下之後,此地就改為西寧郡,給尤愚兼領西寧郡守,為正四品,負責拓殖。”
“是!”文書們快速起草檔案和聖旨,應昭蓋下私印和傳國玉璽,然後有快馬送走。
處理完甘肅鎮的後續,相信走了奴兒軍之後,這群人也就能快速行動起來。
眼下入蜀就剩下葭萌關和劍門關兩處阻礙,西邊還需要給點力氣才是。
思索著下一步動作的應昭,又聽到有人走進來:“陛下!好訊息!好訊息啊!”
興奮聲音從門外傳來,原東宮左詹事,現在的天策府參謀,曾壽,字仙桃。
他是曾參的後人。
也就是曾子的後人,不過曾子後人卻有點悽慘。
因為他家族整個被坑在了五品。
具體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孔子是儒家創始人,孟子是集大成者,而曾參和顏淵這些孔門聖賢的後人,就只能在青州世家排名中,在加上沒出多少軍事型人才,最後就在湯國太祖時,重新編修世家錄之後,淪為了正五品世家。
這也就導致了曾壽拜讀了太子的《大同書》之後,選擇投靠太子了。
要說曾壽也算是曾氏家族的奇葩,他是嫡系,但是因為投靠而被踹出了曾氏家族的族譜。
不過他本人倒是不以為然,反而積極參加應昭身邊的軍事行動。
沒錯,他雖然是曾參的後人,可他武德充沛啊!
君子六藝,熟稔的很。
因此一直不怎麼談論儒家經典,反而一口一個兵書,並且熟知堪輿地理,早年還遊歷四方,算是難得的複合型人才。
這也是為何北伐結束之後,應昭把他留在東宮做左詹事的緣故。
“何事讓仙桃如何興奮?”
應昭笑呵呵的看著,估計是什麼好訊息吧,不然也不會這麼興奮。
曾壽趕緊上前,讓太監遞給應昭道:“杜達已經打下了葭萌關,葭萌關守將張棟降了。”
“降了?”應昭詫異的拿過文書。
前後不過兩日,怎麼可能這麼快?
事實上不是兩日,杜達比劉信更早抵達葭萌關。
當然之前還有周堯之的部隊。
周堯之打仗手藝太下飯,同時也是一個不敢冒險的傢伙。
因此杜達來了之後,上庸縣尉祝俊華將早就發現的小道資訊,送到了杜達的手裡。
杜達一看,這不就來機會了嗎?
帶著祝俊華和三百賨人士兵,自己又拉出了五百人,去試了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