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百姓的糧食還有,但是軍中糧食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如今的應昭不可能雙線作戰,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快撤離長安,儘早入蜀。
但怎麼入蜀是一個關鍵。
因為應昭需要讓關東贏一半,儘可能微操到關東先入城一天到半天,然後是關隴的世家入城。
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激化兩個世家集團的矛盾。
這個本身就很玄學,但也不是不能做到。
只不過這話說出來,讓在場將軍都有點慼慼。
畢竟一個正常的皇帝,怎麼會老是想著將父親當籌碼擺在桌上玩弄?
這也太孝了吧!
雖然應玄不是什麼好皇帝,但也是你爹吧!
要不是應昭是大同書的創作者,五胡部落想要徹底融入華夏,就必須要有統治者,尤其是皇帝的支援,不然他們的身份問題,肯定是一直沒法解決。
保不齊還得大亂一場。
應昭倒是看出了他們的想法,只是無奈搖頭說:“不是朕不願意迎接太上皇西狩,奈何敵人勢大,朕有心無力啊!如今,戰局之上,一切以百姓將官性命優先。朕所做,皆為我湯國基業,為我華夏萬年,豈能為我皇室一家一姓之困頓而連累生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宇文泰等部將陡然覺得慚愧,但很快又升起萬丈豪情:“陛下安心!世家絕不敢對太上皇如何!我等只需撤入蜀中,留得有用之身,定能捲土重來!”
應昭滿意的頷首:“有諸君此言,朕心安矣。眼下,西線的斥候齊出,關隴世家的部曲卻並無組織的動作,許多地方世家都在想辦法自保,若是這樣下去,關隴只怕會被關東壓制。”
“此事易耳。”
應昭他們還在說,劉信從外邊走了進來:“陛下,可曾記得關西軍。”
關西軍?
應昭思索了一會兒,古怪的說道:“朕記得這個編制,不是已經被撤了嗎?”
關西軍是應玄的部曲,應玄在白登之圍時,損失最大的部曲,就是關西軍,但也是唯一殘存下不少士兵的部曲。
“是撤了。但太上皇於上郡賞賜土地頗多,用以優養。臣此去徵募上郡匈奴部曲,發現上郡關西軍舊部正在整備兵甲,並且還打了一小戰。他們全部都是騎兵,以突騎最為勇猛。時至今日,他們還是願意為太上皇披掛再戰,可見太上皇優養之厚。”
應昭看了一下地圖,上郡就是後世陝北地區。
“不小啊。”應昭感慨這區劃的位置,不由得嘖嘖問道:“上郡關西軍能拉出多少兵馬?”
“萬人應該足夠。畢竟上郡口眾四十餘萬,其中一半都是關西軍家屬之後,湊個萬騎應該沒問題。”
“行!你安排幾個人,偽裝成太上皇的求援兵馬讓上郡出兵,給朕的好父皇留一支可用的兵馬。”
應昭盯著地圖上的長安皇宮:“既然關隴的不給力,就給關隴世家加點料。”
“那我軍呢?去打散關嗎?”侯景跳了起來,一臉興奮的問。
“劉裕已經去打散關了。”應昭說道,“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打武關,威逼南陽郡。”
“聲東擊西?”宇文泰沉聲問道,“可是要出多少兵馬?”
“朕率五萬人留在長安,配合長安農兵包圍皇城,劉信你將獨立師從安排一下,從太液池出重玄門,鬧得聲勢浩大一點,然後半路轉向去蕭關,直插隴右,以輕騎突襲世家防守不住的塢堡糧倉。所獲錢糧,分為三分,一份給金城郡的奴兒軍送去,一份就地分發百姓,換購騾子和馬,剩餘一份以騾馬攜帶,也可以收攏善騎射青壯回來。”
應昭看了會地圖開始佈局:“還有五萬建設兵團西出,將錢糧和器具帶去散關。最後一路隔天出發,拿朕的旗號,打增援潼關的架勢,半道轉道去打武關。若是武關被關東軍拿下,那就打上幾日,不要破城,敵人來增援就有序撤回霸上,做出增援潼關跡象,疲敝關東軍南北兵馬。”
“陛下擔心右詹事拿不下武關?”
“安排他去,就沒指望他能拿下。”應昭搖了搖頭回答了問題,“都去準備吧,斥候都撒出去,隨時對接傳令官”
“是。”
喜歡我就是要做皇帝請大家收藏:()我就是要做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