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清月眼眸一亮,“定是無疑!吾師所料不差,敢問城主可知此徵兆往年可有?”
歐陽城主道,“我府中存有望龍城自城建之時到現今的公文典籍,且喚打理此事的閱典文官一問便知!”
於是歐陽城主著人喚來閱典文官,那閱典文官乃是一耄耋老翁,常年打理積攢公文,翻閱城中典籍,望龍城中諸多歷史皆能一一作答。
問及斷巖河此類事件,那閱典老翁言之,“細算下來,已有六次之久!”
“若加這次,就是第七次!”
“事不宜遲,還請城主喚人嚮導,引我到那斷巖河口!”
“白姑娘稍慢,煩請入宴不遲!”
“也罷,便聽城主之言!”
……
白清月入席,賓主皆歡,有聊及望蛟之事,便有訊息在城中流傳,降臨的白鶴貴人乃是為望蛟而來!
到現在柳存才知道城主府如此勞師動眾,採購裝備竟是隻為了迎接不知從何方降臨而來的騎鶴之人。
然而柳存倒是對那城中傳言的望蛟略有興趣。
“望蛟?!”
還是鍾伯為柳存作了解釋,“少爺,這望蛟,正是望龍城外一頭修為有成的百年妖獸!”
普通野獸成精,靈智初開,如同人般修煉,身具元氣,稱之妖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柳存在丹谷閱覽諸多典籍,對妖獸自是不陌生,甚至丹谷還曾豢養某些妖獸,作用於煉藥成丹!
妖獸褪去凡軀,為天地元氣滋養,其軀、肉、血、骨、筋皆可入藥,甚至是某些丹藥不可或缺的需要!
柳存腦中掠過這些念頭,就聽鍾伯繼續說道。
“城外有一條河流,民間傳言,時有人見有一獨角水蟒出沒,因其蟒身,頭生肉角,望之形似古之蛟龍,號曰:望蛟!”
“望蛟存活有數百年之久,其修為深不可測!”
“而城中亦有一典故,說的乃是:某一日河中漁民鋪網,陡見天地灰暗,河流暗湧,有魚蝦躍水,水柱沖天,於河中突然衝出一龐然大物,正是那望蛟,其對空嘶鳴,獨角擎空。有黑雲遮日,灰霧翻騰,期間龍形出沒,見之望蛟隱有龍相。而後雷霆炸響,下了一場瓢潑大雨,水柱落下,望蛟入水,魚蝦消停,河流始才平息。而那漁民眼見這天地異象,還道是命不久矣,哪知網羅無數魚蝦,竟是難得大豐收。他迴轉岸中,便將此事傳出,始有望蛟成龍之說!”
“等到城池初建,此事依然被人津津樂道,而望龍城之名亦是始自望蛟!”
“然則望蛟化龍,千難萬難!”
所謂望龍,正是河中蛟蟒欲化龍!
柳存和鍾伯這般說些話,迎面就看到一支隊伍行來,其裝備精良,鐵甲鏗鏘有力,當前一人坐於馬背之上,頭有白鶴盤旋。
那人竟是一白衣少女,看其模樣,年齡不大,如柳存般歲數,而其旁跟柳存有過一面之緣的歐陽城主亦騎馬隨從,卻下意識落後一個馬首。
另一邊,亦有瞿頭領帶隊,其跟在一人之後,那人端坐馬背,面色剛毅,著精良甲冑。
他們騎馬而過,直奔城頭。
“此女孩兒狩獵望蛟,竟引得城主跟隨,戍衛助軍!”鍾伯感嘆一聲。
柳存遠遠望去,便看到城頭旌旗招展,如同出征。
馬蹄緊促,聲勢浩大!
“這世間,無論人,還是獸,當有了靈智,便有了追求,或大或小。城外有百年望蛟野望化龍,而我……只想安然度過十五,努力的活著。”——《平安日記》卷二、63章
喜歡我有一塔請大家收藏:()我有一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