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有反抗,顛覆的思維,怕會捱罵。
不敢質疑權威,不敢客觀自主,怕會……
久而久之,這樣形成的性格與科舉考試範圍的書經融為一體,鑄就瞭如今大明的這一代儒生。
猴子永遠不要出林子,很危險,會捱打。
那怎麼辦?
在林子裡搶吧,搶果子,搶樹。
注意!只能跟自己地位相當的猴子搶!千萬不要動那些猴王猴頭,會捱打!
順著猴王規定的那顆往上爬,也許有一天,你也能成為猴頭!
努力成為猴頭,搶到更多的東西,生更多的猴子,將這套生存的哲學傳承下去!
汪直,本已是一隻出了林子的猴子,而且是一隻足夠強大的猴子,只可惜,腦海中的某些印記已經根深蒂固,外面的世界再美好,也不如回到林子裡,霸上一片樹,讓其它猴子頂禮膜拜更美。
但汪直也是偉大的,他回林子的條件就是,開放林子的出口,讓想出去的猴子,可以自由出去。
怎奈,這一個個機緣,一個個有主見的猴子,都被埋沒在了猴林之中,直到洪水猛獸衝到林子的那一天。
楊長帆最後還是放下了手,輕輕一嘆。
這下楊必歸反倒慌了,本來他已經做好了捱打的準備,這巴掌沒扇下來,反而皮癢癢。
楊長帆選擇和談:“必歸,你是討厭讀書,還是討厭讀無用的書?”
“當然是討厭讀無用的書!”
“那你怎麼知道《論語》就是無用的呢?”
“因為爹沒有讀啊!”
楊長帆啼笑皆非,孩子的話看似毫無邏輯,又好像是遵循了最強大的邏輯。
楊必歸眨著眼睛問道:“爹如果讀過《論語》,會比現在更厲害麼?”
楊長帆誠然道:“爹也不知道。”
“還有爹不知道的事?”
楊長帆指向沙灘上的小提琴:“爹不知道的事太多了,比如爹就不知道該怎麼演奏梵婀玲。”
“我知道!”楊樂一笑,拿起小提琴和琴弓,用不倫不類的姿勢像模像樣橫拉了兩下,音色堪比二胡,楊樂自己也知道難聽,只好放下來吐了吐舌頭,“我再練練……”
楊長帆長舒一口氣,左右擁著兒女柔聲道:“咱們不妨改變一下說法,今後不叫讀書,叫學習。”
“什麼意思?”楊必歸抬頭問道。
“學習,可以有各種方式,楊樂可以學習拉梵婀玲,爹可以學習駕船,大娘剛剛學會了切生魚片,二孃一直在學習倭語,這些都是學習。不一定非要讀書,去看、去聽、去做、去想也是學習。”
楊必歸誠色點頭:“那我跟樂樂踢毽子算是學習麼?”
“當然也算,算是學習踢毽子。”(未完待續。)
喜歡回到明朝當海盜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朝當海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