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無它,這是原則問題。
我是朝廷你是賊,沒有談的空間。
外加胡宗憲曾經談過,下場很慘,更沒有人願意去談。
於是這件事就默默拖了下來,浙官浙將會偶爾收到家屬平安的訊息,卻只敢獨自消化。
另一方面,嚴世藩抹黑汪東城的計劃收效甚微。
因為杭州百姓一個沒死,新船主的生意又重新做了起來,風聲越緊,走私的利益越大,總有亡命之徒鋌而走險。藉著這些渠道,楊長帆也透出各種資訊自白,更多的口號傳來。
【行商的是漢人,劫掠的是倭寇。】
【投船主,賈天下】
【東海開,漢人來】
在眼下的文化程度來看,沒什麼比口號更簡單粗暴的了。楊長帆這邊每個月都會新想出一個朗朗上口簡單易懂的口號傳過去,力爭與倭寇劃清界限,與銀兩同進同退。
嘉靖三十九年正月,觀察等待很久的楊長帆終於做出了進一步的舉動。
一萬精銳,一萬匠人,出征苔灣。
九州,從不是東海的命脈,苔灣才是。
只是苔灣實在太過蠻夷了,蠻夷到此時連個正常的名字都沒有,只稱其為“東番”,意為東邊番族所居的之地,島小山多,另有高山族蠻子出沒,福建人常來這裡打漁,也偶有人來遊學,但政治上完全是個空白。
按理說東海咽喉,不該這麼空白,此前諸朝亦有設政先例,納為福建管轄,為何到了明朝,到了正是大航海時代的時候,東番就廢了呢?
只因“片板不得入海”,留這個島還有何用?
於是,眼下的苔灣正是三不管區域。
有高山族唱歌,有逃亡的漢民種田,有大陸的漁民張網,亦有往來的弗朗機停船。
這才是鑄就霸業的地方。
此前汪直始終不踏足於此原因無它,在這裡建立根據地離福建太近太近了,很可能面臨全面清剿,岑港的事情還歷歷在目。再者,雄踞九州還不夠麼?
這其實是不夠的,只要根據地在九州,就會永遠面臨一個死結。
九州是日本,你在九州,所以你是漢奸是倭寇。
不僅是你,所有來投奔你的人也會成為漢奸,成為倭寇。
這是汪直一脈的死結,無數次被朝廷拿出來說事,且無論當世還是後世的史書之中,汪直也常被冠以倭寇之名,洗不清。當然,汪直已經嘗試過洗清,只是失敗了。
反觀另一位同樣海盜出身的人物,他根本就是生於九州,按照現代法律,他根本就是個日本人,不僅如此,他原名甚至叫福松,這本來跳進哪條河裡都洗不白了。
然而他還是白了,除去智慧與英明之外,他最關鍵的時候屁股坐對了位置——去苔灣,而不是回九州。
這立刻就不一樣了,從此再無人理會福松這個鬼東西,世人唯記鄭成功國姓爺,為國攘夷,民族英雄。
至少九州那個福松,拼了命也當不成民族英雄的,只有苔灣的鄭成功可以。(未完待續。)
喜歡回到明朝當海盜請大家收藏:()回到明朝當海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