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海,村人驚歎且作嘔。
兩個男人紅塵作伴,策馬奔騰,高個子在前面飛揚架韁,矮個子為了不掉下去不得不抓著高個子的衣服,兩個人黏在一起,矮個子不斷叫罵“慢些!慢些!”高個子不斷狂笑。
楊長帆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男人。
楊壽全的書齋也從此被霸佔。
二人沒時間深談,首先要解決眼前的問題。
趙文華逼自己出兵,出不出,怎麼出?
具體的情況在路上都已經說過,書房落座,計策落定,不出則已,一出就是三條。
並非上中下三策,而是激、緩、穩三途。
最穩的是“從命”,楊長帆親自調遣募兵與龐取義一同出擊,但要注意行軍速度與路線,不要撞到倭寇,事後一句“倭寇狡詐東躲西藏”糊弄過去,上面也說不出什麼。
最緩的是“離間”,趙文華這種時候沒道理難為楊長帆,攤上這事必是胡宗憲所為,他不想讓浙江有一個他拿不住的人。他之所以有能耐這麼做,無非就是憑著自己與趙文華更近一些,楊長帆遠在瀝海是幹不過他的。解決方式就是投身杭州,天天在趙文華眼皮子底下晃悠,逐漸拉近與趙文華的關係,扯平其對胡宗憲和對自己的信任程度,甚至信任自己更甚。
最激的是“將計就計”,領命且奮勇殺敵,揚名立萬,進一步獲得功績壯大名聲,私下則開始策劃不為人知的事情,時機一到,奪命一刀。
穩策暫且保全自己,但不根治。很快會有更多的麻煩。
緩策去了杭州慢慢搗鼓官場那一套,只是楊長帆不確定在這個套路上自己搞得過胡宗憲。
激策則存在雙重風險,第一是正面與這些鬼倭開戰。自己可能會死,會敗;二則奪命一刀確實令人振奮。但一不小心自己也會被奪命。
有沒有辦法,為激策加一重保險?
保險,很快就找到了。
紹興府外,兩隊人馬合二為一,交付一位比楊長帆和龐取義靠譜很多的將軍來統領。
寧紹臺參將戚繼光親率大軍,龐取義為副將,楊長帆強行掛職參謀,寧紹臺聯軍就此出發。
戚繼光近來很煩躁。因此他非常感謝有這樣解除煩躁的機會。
他剛搬到寧波,準備潛心練兵的時候,誰知一隊不要命的倭寇奔著紹興就來了。好不容易得到兵權,本該是他揚名立萬的機會,卻成就了楊長帆。其實楊長帆也很煩,他不想這麼早就有這樣的成就。
於是,龐取義受命出征之前,很自然地向上級領導報告楊長帆手上的兵也準備全員投入,即使這樣,為加大取勝把握。還是懇求上級領導支援。戚繼光自然不願錯過這次機會,火速率軍從寧波趕來會和,理所應當成為了統軍大將。楊長帆更是毫無私心。深有自知之明,將手上兵權通通交予戚繼光,等於戚繼光可以用別人的兵,打自己的仗,心理上終於舒服了一些。
楊長帆舒服的更多,跟在戚將軍屁股後面,有特七特八護衛,想找死也難啊。
三股軍隊交匯在一起,各有其制。戚繼光隨身五百募兵軍法最嚴。一路齊整,龐取義瀝海三百眾雖然不堪。可到底是世代軍戶,基本的軍紀也有保障。唯有楊長帆帶來的這二百來號人混雜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