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關之後,俞大猷不急著進軍,在關外重新排兵佈陣,弓弩銃手排列最前,其餘刀槍兵兩翼掩護,陣勢排好才向前徐徐推進。
胡宗憲與夏正位於中軍,看著有模有樣的陣勢不由感嘆:“這才叫軍隊麼!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看來也不只是兵的問題!”
夏正在旁道:“這也與先前張經的調遣有關,最能打的勇將都調到了這邊。俞總兵身經百戰,有他在,此戰勝算極大。”
“先前咱們吃了虧,此番還是小心為妙。俞總兵再厲害,也是臨危受命,未與浙軍磨合,不知真打起來會怎樣。”
轉眼大軍行至林路,俞大猷下令暫緩行軍,派出兩小隊人馬入林探哨,決不能被同樣的埋伏幹掉第二次。
等不多時,兩對人馬安然歸隊,確實有見埋伏的倭寇,見了探哨遠遠後撤,哨兵也就沒敢再追。
俞大猷緊皺眉頭,策馬奔至中軍,面色沉重:“胡巡撫,倭寇早有準備,已有埋伏,一旦進林,凶多吉少。”
胡宗憲沉吟片刻:“四千人擺好陣勢,固若金湯,真怕那幾百倭寇?”
“倭寇狡詐,始終未盡出,分為多支隊伍協同作戰。若是傾巢而來,怕是抵擋不了。”
“那此前你們如何七戰七捷?”
“以逸待勞,引君入甕,這也是張經此前佈置的戰略。”俞大猷不禁又是泯然一嘆,“倭人擅遊擊,我們就等他們攻堅。倭人擅刀器,我們就伏銃手。以己之長,搏敵之短,持久消耗。倭人補給不及,思鄉心切,自然會退。若是一味追擊。追得越深,兇險越大。”
胡宗憲心意難決。轉而望向夏正。
夏正沉吟片刻道:“此番追擊,殲敵事小,振士事大,不圖全殲倭寇,就是十個八個,也算是一勝了。”
的確如此,要的就是得勝回朝,分了功績。
俞大猷眉頭緊鎖。四千大軍抱著殺十個八個敵人回去的心態,怎麼可能勝?
胡宗憲權衡再三,最終命道:“趙御史有令,誓死追擊敗寇。俞總兵多疑恐伏,也有道理,我看不如穩固行軍五里,若見倭寇,殺之擒之。若無倭寇,必是賊人已聞風而逃,我軍也不必深追。”
胡宗憲給出了一箇中性的解決方法。稍微追一追,不要太深,我們大軍都出來了。好歹要“嚇跑”倭寇,也算是一個勝仗。
俞大猷只好領命,回馬前勸道:“胡巡撫,刀槍無眼,你在這裡等候就好,切莫再進林了。”
夏正也衝胡宗憲點了點頭,上次進林是以為倭寇全面潰敗,無驚無險,誰知倭寇如此強悍。在這種情況下,一省的巡撫。確實不該進入複雜地形。
胡宗憲就此作揖道:“汝貞在此恭候將軍凱旋!”
俞大猷沒有說話,只點了點頭便回馬行至中軍前列。下令穩固進軍,提防左右林中動靜。
大軍前行一炷香的功夫,不過兩裡,便見幾十丈外冒出了幾個人影,老遠揮著刀刃又蹦又跳,同時叫囂著聽不懂的語言。
隨軍指揮使見狀大怒,這便號令銃手上藥射擊。
百餘位銃手著急忙慌取出火繩火藥,開始準備。
見明軍這邊要射擊,那三五倭人更加囂張,其中竟有一人脫了褲子撅著屁股面向明軍等著捱打。
俞大猷卻號令道:“準備就好,不要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