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惡徒徐海身經百戰,尤善遊擊埋伏,早該想到的。”夏正嘆了口氣,“剛剛曹巡撫與我說,這裡最好交給他們……”
“君意如何?”胡宗憲端起茶杯問道。
“個人良知上,是支援曹巡撫的,畢竟,曹巡撫、周總督,俞總兵這樣的人,才真正瞭解倭寇,才真正有作戰經歷。”夏正搖頭道,“但……趙御史,喜速戰……且以上幾人,怕是張經的餘黨。”
胡宗憲飲了口茶,似笑非笑:“你不如直接說,若是我當了總督,不如周疏。”
“不敢……”
“看得出來,你心裡已經站在曹邦輔那一邊了啊。”
“不敢!”夏正聞言大驚,“自我家遭罪後,沒人敢收留我,唯有汝貞兄賞一口熱飯,相敬如賓,正死也要死在汝貞兄幕下!!!!”
“不是這個意思。”胡宗憲放下茶杯,扶著夏正道,“我的意思是,你站在了自己良知的一邊,認為這種時候,應該全力支援周疏曹邦輔。”
“……”夏正木木道,“不該這樣麼?”
“我認為,良知,有的時候會耽誤事的。”胡宗憲微微沉了一口氣,“你以為,倭亂,為何而亂?”
“日本戰事不斷,浪人無數,無處安置,遂犯東海為倭亂。”
“太淺了,再深一步。”
“……大明海防不嚴,兵士儒弱?”
“再深。”
“……東南總督、將領頻頻更換,未有穩態?”
“不錯,很深了,但還可以更深。”
“……”夏正沉吟片刻,“請汝貞兄指點。”
“我直接指點。你不一定信服,要自己想。”胡宗憲點了點腦袋,“首先想明白一個道理。倭亂倭亂,到底是不是倭人在作亂。倭人是主導,還是工具?”
夏正陷入深思,片刻之後瞪大眼睛道:“不錯!倭亂倭亂!說白了是我大明的亂!”
“呵呵。”胡宗憲這才微笑道,“你看,無論是之前還是現在,最大的倭寇首領,哪個不是我大明的人?如今汪直徐海,哪個是日本的名字?沒了他們。一干散寇,能做成現在的勢力麼?”
“汝貞兄說的是,倭亂根本就是我朝內部的問題。”
“不過我認為,僅有汪直徐海這些人,倭寇也不過如此。造成現在的局面,還有第二條原因,也就是你剛剛說的,東南巡撫總督,頻頻更換,我曾經是巡按。對此再清楚不過。”胡宗憲點了點桌子,小聲道,“這麼大的兵權。這麼大的轄區,皇上,誰都信不過。”
夏正頻頻點頭,深以為然。皇上信不過,可仗還是要打啊!沒辦法,換吧,來回換吧,誰也別想坐穩在這裡。
“平倭亂可是持久戰,不斷的換將。不斷的重頭再來,沒人能待過半年以上。試問這種情況,倭亂怎麼能平?”胡宗憲說著。又抬手指向西北的方向,“再看這周疏,對趙御史赴任督軍沒半點反應,你覺得他能做久麼?”
“……”
“你說良知,可我認為良知總是會騙人的,我們因為良知去幫助張經,去幫助周疏,最後結果會是好的麼?你沒有看到那些老將的下場麼?”
“我的意思是……站在公道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