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這才嗽了嗽嗓子說道:“周琉此人,絕無二心,一心為國,就這一點,是優於張經的。”
老人說著話鋒一轉:“只是此人才學有限,所謂十難三策,不過是婦孺皆知的道理,想法也太過理想,此去東南,恐難有作為。”
道人面無表情說道:“朕倒是覺得胡宗憲頗有作為,你看如何?”
老人面容雖無變化,但心中一個激靈,他混了一輩子,瞬間就能發現這話實是個火坑,毫不猶豫說道:“憲從未領過兵,仍需歷練,不合適。”
果然,道人聞言頗為滿意:“軍不可一日無帥,憲與琉,擇其一。”
老人立刻答道:“琉可為帥。但鑑於張經之事,老臣建議不要委權過重,東南總督權力過大,封南直隸、浙江總督即可。”
“深得朕意。”道人聞言頗為欣喜。
不日,聖旨已至南京。
周疏臨危受命,接替張經成為浙直總督。
領旨過後,周疏行至內房,翻出一柄利劍,深深鞠躬。
“學生此去,必代師平倭。倭亂不平,誓不回朝!”
五十有二的老臣,此時已不禁滿眼熱淚。
“奸妄四起,保重……保重啊……”
六月初一,南北匠人集於瀝海小所,其中有工部調動而來,亦有民間匠徒,其中軍器老匠四五人,學徒十餘,外加近百浙江本地匠人,總算撐起了一個軍器坊。
軍器坊初成,一應爐具銅鐵齊備,楊參議終於可以幹事了。
在這冷熱兵器的交匯點,日本武士和蒙古騎兵只是最後的叫囂,率先掌握槍械大炮的一方才能成為真正的主宰。
距離自動步槍和機械化部隊還很遠。一步一步,首先要搞定眼前的燧發槍,逐步最佳化。當射速和威力到達一定程度,再多的日本武士也將死在衝鋒的途中。
機械原理對楊長帆來說從不是難點。難的是工藝和材質。
確切的說就是銅鐵的冶煉與模具的使用。
在沒有自動車床的情況下,很多東西楊長帆也只好請教老師傅。
南北匠人,技藝的確精湛,聊什麼都能聊出門道,問題在於這些全部是經驗之談,幾乎所有匠藝都是師傅傳徒弟,老子傳兒子,一代代手把手傳下來的。透過不斷的摸索將傳藝精湛化,用老生常談的話來說,叫有技術沒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