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達八百餘人,而且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加。”
這才是他擔心的問題,要是隻有八百來人的話,何必這麼煩惱啊。
可問題是,還在不斷的增加,最終能逃過來多少難民是個未知數。
所以身為嶺南的主政者,必須要提前想好對策。
上報朝廷肯定是不能的,這批難民要是被朝廷抓回去,只有死路一條。
按照宋家的行事作風,這種事是做不出來的。
這也就幸虧在嶺南,宋家有資格這樣做,換做任何郡縣,誰敢隱瞞不報?
“其實這事並不難解決,大哥所擔心的無非就是義倉糧食不夠,那麼好辦,只要大哥下令,凡是逃過來的難民,都給予一定的耕地,讓他們實行自給自足不就解決了。”
據陳元所知,隋朝主要實行的是均田制,其次是租調製。
說白了,就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有些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後歸其所有,而有些土地在其死後還給朝廷。
其實在開皇二年朝廷就有規定,官人永業田與其品級相適應。
自諸王以下至都督,多至百頃,少至四十畝。
以此同時,內外官按其品級高低授給職分田。
多至五頃,少至一頃,內外官署還授給公廨田,以供公用。
這也是最初時期的政策,可是隨著隋文帝的大一統,那麼均田制就逐漸行不通了。
國家不打仗了,人口激增,土地自然不夠分了。
後來大業元年,隋煬帝下令免除婦人和奴婢、部曲的租調,也取消了他們的授田。
所以現在的矛盾,就是朝廷是給人口分配土地的,但是現在朝廷徵集大批農民去修運河了,那麼土地自然就荒廢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現在逃過來的難民,再次按照均田制不就解決了。
宋仁杰苦笑道:“朝廷早就下令按照人口分田,而嶺南的百姓亦是按照人口分配土地,目前嶺南所有耕地,均是按照人口分配的,實在沒有多餘的田地。”
“所以如今過來的這些難民,要是少量難民,怎麼著也能分到田地,可現在這情況,難民源源不斷,誰也不知道後續還會有多少難民過來,要想這麼多人都能分到耕地,難如登天。”
“大哥何出此言,沒有多餘田地分配,為何不能開荒?”
宋仁杰搖搖頭:“陳兄弟你有所不知,嶺南地勢複雜,群山環繞,要想開荒,那得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大哥,在我們家鄉有句話,叫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只要能開荒,其餘人力物力什麼的都好辦。”
“陳兄弟有何高見?”宋仁杰急忙問道。
陳元笑道:“以大哥之見,要想開荒,騰出足夠的耕地,需要多少人?”
“起碼也得數萬人,陳兄弟你可知道,這開荒的數萬壯丁,所需要多大的財力支援?上報朝廷撥款顯然不可能,而宋家也負擔不起。”
他何嘗不知道開荒這條路,問題是,在嶺南這種地勢複雜的地方開荒,起碼也得數萬壯丁。
而且所需要的時間也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一久,那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喜歡大隋逍遙王請大家收藏:()大隋逍遙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