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皇權的時代,有的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劉備詔書一下,四面八方的那些被選為參議太常的人紛紛向洛陽趕來,一路上兵馬護送,官員讓道,速度非常快。
而參議院的人員竟然由劉備一紙詔書而定之事,沒有任何人提出反對,可見參議院的作用根本沒有人真的理解,參議院代表的是什麼也沒人知道,在他們看來,劉備是皇帝,劉備就有這個權利,他們聽令就行了。
陳子明苦笑著搖搖頭,路還長著,也好在劉備沒有突然將大權交個兩院,否則的話,恐怖這光選出兩院人員都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
“奸臣亂朝,諸侯叛亂,民不聊生,有仁智之才,輔而助之,得以天下一統,百姓安生,今則封其等為大漢之國士,以表其忠勇仁智。。。。。。。”
“陳宇,字子明,隨天子起於微末,有大智大勇。。。。。。。。封為大漢國士!”
“陳宮,字公臺,在天子微末。。。。。。。。封國士!”
“徐庶,字元直。。。。。。。。封國士!”
“郭嘉,字奉孝。。。。。。。。封國士!”
“劉曄。。。。。。”
“賈詡。。。。。。”
“田豐。。。。。。”
“沮授。。。。。。”
“逢紀。。。。。。”
“審配。。。。。。”
“諸葛亮。。。。。。”
“龐統。。。。。。”
“法正。。。。。。”
“陳登。。。。。。”
“簡雍。。。。。。”
“孫乾。。。。。。”
“糜竺。。。。。。”
整整十七人被封為國士,皆是對劉備建立的大漢有天大功勞之人,國士之後,文官不再有封爵,也就是說,劉備取締了前漢的公侯伯等爵位,同時,也不再有封地這個說法。
至此,大漢不再出現封地,那怕名義上的也不會再出現,有天大功勞,且有才有德之人,則封最高榮譽,國士,其餘等,皆以錢財獎勵。
十七國士,沒有實權,皆是榮譽稱號,是一生的榮譽,也就遇到這種開國大功,才可能被同時冊封這麼多國士。
國士之後,大漢官員皆得到錢財封賞,有能力的則升官。
文官封賞完畢,那麼接下來則是武將。
“關羽,字雲長。。。。。。”一大篇功績之後,“封關羽為十大上將軍之首!”
“張飛,字翼德。。。。。。封上將軍!”
“甘寧,字興霸。。。。。。封上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