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中時間過得很快,在陳子明加班加點的趕工下,一切工作都走上了正軌,各方面陳子明都做出了相應的規劃,無數工廠在青州豎立起來,慢慢向大漢各州擴散。
幽州的鐵礦廠也建立了十多個,黑龍州和吉州也開始建造各種工廠,特別是礦場和木料生產廠到處都是,而黑龍州和吉州的優勢在於運輸,因為都臨大海,無數商船可以從大海上運送物品。
其中,陳子明還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鼓勵眾多商人出海開採礦產,海軍在大海之上佔據了無數島嶼,上面發現了很多露天礦,很容易開採。
可惜因為各種原因,那些資源沒能被開採,如今機會來了,很多商人因為沒有家族勢力支撐,很難在陸地上搶到礦產這等聚寶盆。
而且陸地上很多礦產都深埋地下,很難探測到,所以被開採的很少,而那些島嶼上的礦就沒這個限制,很多都是露天礦,很容易開採。
而最為困難的運輸問題,大漢強大的海運已經完全解決,而且成本低廉,一旦承包島嶼上的礦產開採,絕對會大賺。
此時海軍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出來,一切海運都需要在海軍備份,受海軍監督,海船必須在規定的崗口停靠,當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收稅。
想逃稅,可以,只要能夠瞞過海軍的巡查。
看著大漢海域上穿梭的海船,陳子明激動無比,一個強大的帝國,又怎麼能離開大海。
任何一個時代,都不缺乏探險精神的人,這個年代也一樣,陳子明鼓勵大漢子明出海探險,探索航道,探索新的島嶼,發現新的航道和島嶼,都可以得到大漢鉅額的獎勵。
而且凡是在大漢領海之外得到的資源,都屬於個人所有,只要能弄回來,都是個人的,國家只收取一定的稅,一夜暴富不是夢想。
在這種政策下,很多大家族開始組建自己的探險隊,高資請來不少海軍退役將士,開始向海外探險之旅。
當然,也不是沒人反對這種政策,朝中就有很多大臣堅決反對自由出海探險,也堅決反對陳子明那個發現的都由個人所有,因為他們的理由是,天下都是大漢的,都是劉備的。
而且他們怕這些人出海之後,很可能在海外囤積實力,最終擺脫大漢統治。
陳子明解釋一番後,也難得和這群老頑固老古董解說,大漢才是他們的根,就算有人擺脫了大漢統治,他們還是漢人,他們的根在大漢,沒必要擔憂這些。
在說了,擺脫大漢統治又如何,還能威脅到大漢不成。
一切都走上正軌,大漢正在欣欣向榮,陳子明略感欣慰,付出終是有回報的。
“哈哈。。哈哈。。。哈。”
“混蛋,看你笑的是什麼,像個娘門一樣,那裡是大丈夫所為,來,像我這樣,哈哈哈。。。。!”
“哈哈哈。。。。。”
“不夠粗獷,要像個男人,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