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時代的戰爭是什麼樣的?
在古地球時代,在眾多科幻作品當中都喜歡描述生命開著各式各樣的太空戰艦,然後在太空用各種光束對射。
然而在這眾多科幻作品當中,卻大多會忽略科技的改變。在古地球時代的科幻作者眼中,他們往往習慣性的認為太空不過是海洋的擴大化、太空戰艦不過是海洋戰艦的擴大化,因此在這浩瀚太空當中,卻上演著一幅幅海戰式的戰鬥。
因此,開著暗物質引擎的木製戰船在太空當中縱橫,依靠堅固的中子星物質撞角互相對撞,手持中子星物質製成的大砍刀的戰士們,依靠跳幫戰術在人群之中殺的七進七出,太空時代卻使用著風帆時代的戰術,黑洞武器如同是個大炸彈,維度法則隨意修改……
但很遺憾,在物理宇宙是不會存在這種情況的。
即使星際人類的腳步擴張到了整個銀河系,但星際人類也依然不會古地球時代的科幻作品當中的“數學修改”、“法則武器”,就像人類即使到了22世界,也不會製造出可以萬能許願的機器貓出來一樣。
在這個格外嚴謹、嚴謹到有時會很無聊的物理宇宙之中,掐滅了無數的幻想,但與此同時,星際人類的戰術也遠遠超乎了古地球時代人類的理解和想象。
伴隨著科技的提升,人類並不會是穿著越來越厚的鎧甲、越來越鋒利的刀劍來戰鬥,反而是穿上了輕便的軍裝,因為再厚的鎧甲在數公里外的槍械子彈面前也毫無意義。
曾經的中東諸國自認為擁有無數的大炮坦克,依靠著二戰時的經驗,認為火力即是一切,然而美利堅毫不費力的資訊化戰鬥卻輕鬆取得50:的戰損比。
科技,它的變化永遠超乎古人的理解和想象。
……
太空之中,在靈能跳躍引發的波動之中。一艘龐大的飛船出現在太空之中。
“蒂洛安將軍,軍隊已經集結完畢。”
從遠方傳來的資訊被腦內的處理器所接收到,被稱為蒂洛安將軍的中年人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示意準備作戰。
然而,他明明只有一艘飛船啊,他究竟是在指揮什麼作戰呢。
是的,他只有一艘飛船……一艘壓根不具備武器系統的旗艦飛船,這艘體型龐大的旗艦飛船毫無戰鬥能力,只有大量的命令系統。
因為在距離他100億公里外的地方,在茫茫太空之中,數量超過一億億、排列整齊的無人機群安靜的懸浮著,猶如一支死寂的軍隊,正在等待著命令。
伴隨著ai技術的形成,依靠人類去駕駛戰艦的思維已經很傻了。
人類需要衣食起居、需要在戰艦上規劃眾多多餘的區域作為生活區;但ai不需要,ai只需要供能,忠實的ai會毫不猶豫的執行所有命令。極大壓縮了空間的飛船因此可以裝載更為高效的武器,成為高速、致命、廉價的殺手。
只需要工廠源源不斷的生產,軍隊就可以源源不斷的形成,血肉的軀體如何能與鋼鐵比拼數量?以億億計算的無人機群,對於星際文明而言毫無意義,就算這個數量再翻一億倍也毫無意義。
在此基礎上,古老計程車兵職業幾乎消失了,軍隊當中只有管理無人機的將軍和管理將軍的司令。
因此很早以前,太空作戰就從人類之間的性命較量,變成了冷靜的數字計算,某種程度上更接近於古地球時代打戰略遊戲。
“a1集團……c6集團……”
只有數十人的旗艦之內,將軍冷靜的下達著命令,任何一次命令都會直接影響到數量超過百億的無人機之後的命運。
那些裝載了對天體武器的無人機,任何一個都可以輕易摧毀一顆小行星,有些更是裝載了殲星武器。雖然只能使用一次,但這種廉價機械也不用考慮什麼再利用,毀了也就毀了。
這些無人機,就像是億億發威力驚人的彈藥,現在要的就是把這些彈藥傾斜出去而已。
按照探測,再過17個銀河時左右,目標便會進入到無人機所構成的龐大軍勢面前。
趁著這個間歇,蒂洛安甚至還抽空連上非公開頻道,與同伴們交流著指揮心得。
“蒂洛安將軍,你覺得這次測試能夠成功嗎?”
身旁,有個年輕的預備將軍問道,他的身上散發著一閃一閃的心靈波動,似乎有些好奇。
蒂洛安看了一眼身旁的年輕預備將軍,他思索了一下,皺起了眉,然後搖了搖頭。
“說實話,我不太看好。”
顯然,這個回答完全出乎了年輕預備將軍的預料,在他看來,這位成名已久的將軍應該更加大膽激進一些才對啊,怎麼會如此悲觀?
他有些驚訝的問道。
“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