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戢朗聲道:“下品者,清新耳目,逸興山河,中品者,觸景傷情,聞歌而舞,唯有上品者,天地生變,神之為奪。高下之別,只在意境。”
忽聽一人撫掌大笑道:“賢侄此話,深得我心,冰兒,今日之話,你可莫要忘記了,對你以後大有助益。”那聲音洪亮至極,灑脫之中卻又帶著一種沖天的豪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眾人心中一凜,不是別人,正是那晚有過一面之緣的夏采薇。
楊戢在心裡暗讚了一聲:“不愧為一派掌門,當真不凡。”
夏語冰心頭一凜,卻是歡喜無比。
楊戢聽那人口稱‘賢侄’,不由微微一愣,抬頭看去,卻見那說話之人負手而立,踏舟而來,一身白衣儒服,年約五十來歲,束髮迎風飄拂,衣袂獵獵作響,更襯托得他身材高大,氣勢非凡,雙目開合間,神光凜凜,氣度沉穩,淵亭嶽峙,不經意間,卻又散發出一股文雅之氣,心中一凜道:“晚輩信口胡言,倒讓先生見笑了,先生氣度不凡,敢問尊姓大名。”
那老者哈哈一笑道:“老夫夏采薇。”
楊戢吃了一驚,連忙起身作揖道:“原來是夏門主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則個。”
夏采薇擺了擺手,示意楊戢做下,自己也隨之坐在旁邊,笑道:“賢侄不必客氣,老夫只是見賢侄眉清目秀,見識不凡,想與你說些話吧了。”
楊戢聽他說話文雅,器宇不凡,心中倒不由親近了幾分,頷首道:“夏掌門說的哪裡話,有什麼話,儘管吩咐便是。”
夏采薇‘嗯’了一聲,微微點了點頭,伸手在桌上寫了一個字,微微道:“且不知公子如何看待這字?”
楊戢低頭一看,卻見夏采薇在桌上寫了一個‘仁’字,遲疑了一下,才道:“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夏采薇眉頭一軒道:“想不到公子出身道門,竟也讀儒家經典。”
楊戢心頭一凜,搖頭道:“常聽人言:儒家談仁,道家絕仁棄義,實則大大不然。”
夏采薇心想:“這小子口氣倒不小。”嘴上卻道:“卻不知道家之仁在於何處?”
“道家有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楊戢邊說邊指著地上的‘仁’字道:“且看這‘仁’字,左邊為‘人’,右邊為‘二’,若說三代表天、人、地三才。仁字從二不從三,即要化掉人心,只懷天地心,以天性善良、地德忠厚的心來為人處事,效法天地。”
夏采薇聽得暗暗點頭,心想:“這人倒還有些才學,倒非無知無識之輩。”嘴上卻道:“道家常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且不知這仁在何處?”
楊戢哈哈笑道:“謬哉!繆哉!夏采薇這話,可是對道家之仁,大大誤解了。”
喜歡正道法則請大家收藏:()正道法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