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無福消受。”君無歡嘆道:“我的桃花,只有阿凌一人。”
花園的另一邊的氣氛卻沒有這麼溫馨。
玉霓裳神色冰冷地盯著站在自己跟前的玉音若,小巧的臉上沒有半點先前的嬌俏可愛。玉音若有些忐忑地看著玉霓裳和周圍盯著自己的人,低聲道:“七…七小姐……”
玉霓裳輕哼一聲,道:“音若,你方才想要幹什麼?”
玉音若連連搖頭道:“沒…沒有幹什麼,七小姐,我什麼都沒有做。方才只是不小心…”
“不小心什麼?”玉霓裳冷聲道,明明兩個人身高差不多,玉霓裳甚至還要略矮一分,但是卻給了玉音若一種仰視的感覺。這中感覺讓她非常的不舒服,但是她卻不得不忍耐。因為玉霓裳是玉家嫡女,而她只是一個庶子的外室女。
玉霓裳盯著她道:“前些天長離公子跟這六哥回來讓你碰上了,你就一直在作妖。你自己想要作死我管不著你,但是你最好給我記著,若是敢做出什麼損害玉家名聲的事情,別怪我不客氣!”
“我沒有。”玉音若委屈地紅了眼睛,顫聲道:“七小姐,我沒有,我不敢…真的,真的只是不小心……”
“行了!”玉霓裳不耐煩地打斷道:“我不想聽你這些破事,你最好給我記著,好自為之。來人,送她回去,今天不要讓她再來園子裡了。”
“是,七小姐。”門口進來兩個丫頭,恭聲道。
“我…我不走!”玉音若道。
這還是玉音若第一次在大庭廣眾下反駁她的話,玉霓裳微微揚眉,打量著玉音若。這是長進了啊。
玉音若紅著眼睛道:“我也是祖母的孫女,你憑什麼不讓我參加壽宴。”
“為了不讓你丟玉家的臉。”玉霓裳道。
“你汙衊我!我怎麼丟玉家的臉了?”玉音若道。
玉霓裳道:“我有沒有汙衊你你自己心裡清楚,你現在自己回去臉上還能好看一些,要不然我現在去問問六哥,你方才在下面做了什麼?”玉音若顫了顫,咬著唇角低下頭跟這丫頭走了。
跟在玉霓裳什麼的幾個少女見玉音若這副模樣,忍不住有些同情她。畢竟她們中大多數人也都是庶女,身份地位遠沒有玉霓裳高貴。玉霓裳冷冷掃了她們一眼道:“你們若是自認為跟她一樣,就去安慰她吧。”
所有人臉色都是一變,瞬間將方才那一點點同情拋到了腦後。她們雖然是庶女卻也是正經人家的姑娘,跟玉音若那樣的外室女而且生母還是青樓女子的可不一樣。跟她相提並論,沒得辱沒了自己的身份。
玉音若被兩個丫頭看著匆匆往花園隔壁的玉府而去。路過花園入口的時候,聽到不遠處的戲樓傳來喧鬧的戲曲和喝彩聲,忍不住停下了腳步。
“音若姑娘,請吧。”身邊的丫頭提醒道。
玉音若臉色一變,回身一個耳光甩在那丫頭的臉上,道:“你算什麼東西,也敢指使我!”
小丫頭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原本白皙的笑臉立刻通紅。委屈地捂著臉頰道:“是…是七小姐的吩咐,奴婢也沒有辦法啊。”有火氣怎麼不敢對著七小姐撒呢。
玉音若咬牙,恨恨地回頭看了一眼身後不遠處的長壽亭,轉身往大門口走去。
她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她不能一輩子被這些賤人踩在腳底下,一定要…一定要…想辦法!
想起那風度翩翩的俊美公子,玉音若頓時覺得自己心跳如狂,面容赤紅。
玉家大廳裡,玉老夫人正陪著安信王妃說話。玉夫人也站在玉老夫人身邊陪著,一時間倒是有幾分賓主盡歡之意。
安信王妃看看玉老夫人,彷彿不經意地問道:“聽說…神佑公主今天也在玉家?”
玉老夫人一怔,很快便笑著點頭道:“正是,也是老婆子的福分,公主和郡王王妃都大駕光臨。”安信王妃長得明豔動人,雖然已經四十出頭,看上去依然是容光煥發,顧盼神飛。比起更加低調溫和的博寧王妃,一直都是平京貴婦中的領頭人物。
安信王妃笑道:“說來公主回來之後一直都忙得很,也沒得著機會跟公主說說話兒。今天可巧大家都來,本妃還是應當去給公主請安的。”這話倒是在理,安信王妃畢竟是郡王妃,論身份自然是不如皇帝嫡女的公主了。
“公主正在園中賞景,王妃……”玉夫人的話還沒說完,外面就傳來了管事通報的聲音,“公主殿下到。”
安信王妃臉上的笑容更盛了幾分,笑道:“瞧,這不就是巧了嗎?”
楚凌漫步從外面走進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坐在下首第一位的安信王妃。比起打過幾次交道的博寧王妃,楚凌對這位安信王妃並不太熟悉。如今在平京的兩個郡王,都不是永嘉帝的親兄弟。論血脈關係的話博寧郡王還要更親近一些,不過博寧郡王子嗣稀少,唯一的嫡子在當年貊族入侵地時候受了傷,沒過幾年就過世了。只留下了一個還在襁褓中的孩子。還有兩個庶子也不成器,博寧郡王一脈因此顯得十分低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安信郡王倒是比永嘉帝和博寧郡王略小几歲,如今的安信王妃是繼妃,前後兩人王妃都是能生的,因此在子嗣不旺的天啟皇室,安信郡王這一脈算得上是枝葉繁茂了。
因此,早前朝中一直有些風聲,陛下要過繼安信王府的某位公子做嗣子。但是陛下一直壓著此事,因此外人也不敢多做議論。但是所有人都明白,陛下生不出皇子來,早晚都是要過繼嗣子的。比起那少數幾個遠在封地血脈疏遠且同樣血脈不豐的藩王,以及只剩下一根獨苗聽說身體也不好和兩個不成器庶子的博寧郡王。膝下光嫡子就有五個的安信郡王府顯然是最好的選擇。
因此,即便是明面上沒什麼表示,但是人們對待安信王府的態度自然而然就會有些改變。初時安信王府行事還算謹慎,但是永嘉帝一直沒有表示過什麼不滿,漸漸地安信郡王也不太放在心上了。安信王府雖然沒有顯露出對嗣子之位勢在必得的心思,平時言行舉止卻也難免多了幾分傲氣,更是在有意無意中結交了不少朝中權貴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