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整整持續了五天,也總算拿出了一份厚厚的發展路線詳解。
總的來說,也就那麼幾個重點而已。核心還在研發,著重點在於人才培養與基礎研究。產業上進一步增加對產業鏈的控制,市場則更重於多元化發展。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事情當然會更多,各個部門都在調整業務,或裁減或增加。
像zc公司,鄭誠也有些意識到業務太雜,分散了太多注意力,而且很多業務壓根就沒聯絡。像空調業務,這次受到的影響很大,歐洲普及的少,國內市場又小,基本依賴美國市場,結果現在銷量一直走低。
正好,鄭誠乾脆把廠子撤了,技術跟生產線打包賣給了國內的幾家企業,省下來的錢轉臉就投到了汽車業務上。
而業務擴張的則是正成電子,下一階段,鄭誠已經決定拓展手機業務了。
這也是之前公司真正掌握半導體核心產業後,他才下定了決心。再過些年,個人電腦基本是要沒落的,手機才是未來,他不可能不去佈局。
尤其很快就要到手機技術快速進步的時代了,市場完全不亞於個人電腦,而且利潤還要更高。
對他們來說,做手機又是全新的領域,難度當然存在,不過起碼他們半導體技術基礎雄厚,就連手機攝像頭上,他們核心硬體上不存在大的難題。這就是打好基礎的好處,本質上電子產業的技術都相通的,就算轉行也能很快做出來成績。
不止硬體,軟體同樣要開始做了,尤其是作業系統。這東西手機上暫時用處不大,可電腦是必須用的。之前因為要集中資源做電腦硬體,作業系統就顧不上了,一直用的是微軟的。
……
就在鄭誠忙著工作的同時,遠在南美,高榮平同樣忙的不可開交。他甚至搬了摺疊床到辦公室,已經好些天沒回家了。
地上鋪著墊子,而高榮平此刻就坐在那,周圍鋪滿了紙,全是密密麻麻的資料。
亂蓬蓬的頭髮,有些汗味的衣服,還有長長的胡茬。如果現在他自己說半個月沒洗澡了,都得有人信,因為他真的半個月沒洗了。
扶了扶眼鏡,高榮平把屬於其中一個恆星的資料全挑出來,接著呼啦一聲,把其它的全推到一邊,騰出來了一塊空地。
“飛馬座……51!光譜,光譜變化……”一邊看,高榮平自言自語著,真正的旁若無人。
他已經很多天沒怎麼好好休息了。
不知怎的,這段他心裡的急切感越來越重,以至於每次下山回家都心中不安,整晚的睡不著。後來他搬到了山上,所有的焦躁情緒頓時緩解了大半,乾脆也就在這安了家。
不過山上的條件遠沒有山下好,沒有浴室,吃東西都找不到餐館,他只能儘量不洗澡,吃的全憑別人幫他帶過來。
他們用的探測方式屬於間接探測,稱為徑向速度法,又稱多普勒光譜法。
原理就是:行星讓恆星位移,而位移又會導致恆星光譜變化。所以只要用分光鏡對恆星的光譜持續觀測,如果出現有規律的波動,那就等於找到了行星。
可問題在於,之前還從未有人用這種方式找到過行星,所以只能說邏輯上沒問題。可也只是以為的沒問題,真正的情況怎麼樣,誰又能知道呢?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在於,想看到光譜波動,那至少得拿到行星幾個公轉週期的資料。可,行星的公轉週期會有多久?
地球公轉要一年,別的行星呢?這誰知道啊!一千年都不是不可能。就算跟地球差不多,那也夠大家熬的了,也許,一個天文學家半輩子可能就耗在這了。
像當年的哈雷彗星,不就是幾代天文學家用壽命接力才確認它在繞太陽運轉的嗎?在天文意義上,這點時間不值一提,可對人來說,為了一個答案可能需要一生的努力。
所以說,這行脾氣急的真做不來,沒有真正熱愛的也堅持不下去。
高榮平無疑脾氣很穩,而且他也真正喜歡做這些事情。尤其現在這樣,從一大摞資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種感覺就像豐收,真的很不錯。
把那份飛馬座51恆星的光譜資料整理好,高榮平立刻拿著紙筆,開始畫變化曲線。在電腦上做曲線要更準確,不過今天週末,平常做這個事的小魏幫他下山買吃的去了,他也只是先畫個大概,等會還得在電腦上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