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娟的第一次創業就這麼以失敗告終了。過早的體會了商場險惡,她不高興的同時,也多少掐滅了一些還在萌芽中的商業天賦。
唉,賺錢不賺錢的是小事,暑假作業該怎麼寫完呢?
……
鄭直已經去了市裡,找到李向東,開始了他的修車生涯。
地裡的玉米苗已經長了起來,暫時不用打理,鄭光年兩口子這幾天就忙著在隔壁鄭直院裡開闢菜園。
鄭娟正為厚厚的暑假作業發愁,並不時地看著大黃,希望獲得它的幫忙。怎麼才能讓狗吃紙呢?
鄭誠則是迷上了釣魚,除了睡覺,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水塘邊。結果魚沒釣幾條,蓮蓬倒是又摘了不少。
村裡的生活還是那麼寧靜,或者枯燥,人們保持了數千年的生活的節奏幾乎沒多大改變。吃的一樣的糧食,聊的相似話題,連用到的工具都差不多,現代生活離這裡太遠了。
不過,情況很快有了變化。
村裡的大喇叭突然響了起來,說是要各家當家人都去打穀場,有事要說。
當鄭誠到地方的時候,打穀場邊的林子裡已經聚了好些人,村支書則是插著腰,正衝村民們喊著。
“咱鎮上說了,這回拉電線必須覆蓋全鎮。回去商量商量,一家拿幾塊電線錢,到時候家家都能用電燈,比點油燈可亮多了。”
鄭誠這才知道,竟然是村裡要通電了!比記憶中的倒是早了大半年。
說起來,他們村其實有電線的,連著村支書家的那個大喇叭,不過那只有一根單線,連電燈都用不了。
聽到要架電線,村民們自然高興的很,但一聽到要交錢,立刻就又拉著臉。有人喊起了苦,不想交錢。
“不交錢還想架電線?想的美啊,我先說好了,誰交錢了家裡才通電。”
幾塊錢而已,大部分人其實還是能負擔的,而且誰不想家裡用上電燈啊,只是不少人思想沒轉過來而已。
扯電線的事很快落實了下來。沒幾天,電工就到了村裡,支起了電線杆,又把電線扯到各家各戶。
不出意外的,那些電線杆子又吸引了村民的注意,有的小孩好奇著要攀爬,立刻就會遭到家長的訓斥。誰不知道電這玩意可危險,已經安了燈泡的人家,有的甚至一度不讓小孩子接近電線旁邊。
不過,電燈的好處還是很快征服了所有人。人對於光明的嚮往從未變過,現在不用忍受油燈的煙霧,也不用忍受蠟燭的暗淡,拉一下電燈繩整個屋子都亮了,還有什麼能比這更美好呢?
不過,鄭誠很快發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全村只有一個電錶。也就是說,村裡用的電量最後是全村人均攤的。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可勁用唄,外邊還能看清路呢,好多人家屋裡電燈就亮了起來。要不是實在沒有別的電器,說不得都得立刻用上才好。
村支書很快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按這架勢,交電費的時候那還不超支爆表啊!
可這事又不能控制,他也只能沒事就去村裡轉轉。看哪家電燈開的早了,用的晚了,都得敲門提醒幾句,這才總算遏制了大家浪費電的不良風氣。
吃過晚飯,鄭誠站在院外感受著曠野吹來的涼風,只覺舒服到了喉嚨眼。抬頭看著村裡那點點燈光,一陣莫名的激動升起,他突然很想大喊幾聲。
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成千上萬年,亙古不變的夜晚,到今天竟然變了模樣。如果村裡也有歷史,那麼無疑,從現在起他們村的歷史將掀開新的一頁來寫。
這一刻,祖先依賴的月亮跟油燈再也不是夜晚的必須,白天跟夜晚的界限也終於不再分明。
喜歡回憶1980請大家收藏:()回憶198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