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九月中旬,一場連綿小雨過後,天氣很快涼了下來。
眼看著夏天過去,角落裡的蟲子倒張狂起來,一股腦的往有燈光的地方跑,經常弄的低樓層宿舍的學生苦惱不已。
這天傍晚,顧正平突然把學生都喊到了操場上,中間還擺著一架簡易望遠鏡。
“都過來,今天月色不錯,大家看月亮。”顧正平笑著喊道。
以鄭誠的眼光來看,那望遠鏡自然是簡陋的,只能算是業餘級別,殼子都掉漆了,估計也不比後來幾千塊一架的好用多少。不過,從顧正平的小心態度來看,這東西應該也很珍貴的了。
學生們當然也好奇,圍成一圈,看起了稀奇。
把望遠鏡擺好位置,顧正平調好角度跟倍率,接著就讓學生一個一個的去看。
葉月是第一個,眼睛湊到鏡筒那,頓時高興的喊道:“老師,我看到了,月亮上好多坑!”
“哦,那就是月坑,是由小行星撞擊形成的,也有的是火山噴發形成。”顧正平在一旁解釋道。
“說起來,我們也得感謝月球。如果沒有它擋住了那麼多小行星,我們的地球同樣會變得坑坑窪窪,也就不會有現在的生命了。而且正是因為有月球引力在,地球才有海水潮汐,不然地殼將更加不穩定,後果同樣是生命的毀滅。”
顧正平講的生動有趣,學生們也聽的津津有味,還不時地問幾個問題。不得不說,這種科普性質的教學作用還是不小的,這才幾個星期,他就成功培養了幾個天文愛好者。
“老師,那太陽系外邊是什麼?既然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恆星,那麼行星呢?太陽系外的行星我們看不到嗎?”葉月回到自己的位置,突然問道。
也許是問題太過幼稚,顧正平笑了笑,說道:“當然看不到。同學們,不要被你們的眼睛騙了,那些恆星離我們的距離是按光年算的啊!我們的光學望遠鏡連太陽系的很多行星都看不清,更別說系外行星了,那得用射電望遠鏡,而且還得用間接方式才能推測出行星的存在。不過,到目前為止,系外行星的存在對人們來說還是個謎,這是天文學界最前沿的探索,很多天文學家都在不懈努力。毫不誇張的說,這是能載入史冊的事業。”
學生們並不能體會到顧正平話中的意義,但不妨礙他們幻想,好像自己也參與到了這壯闊的事業中一樣。
鄭誠卻是不一樣的,這些對別人是未知,是挑戰,但對他不過是早已揭曉的答案,缺的只不過是證明答案的過程。但就算如此,也已經很可怕了。
第一次,鄭誠覺察到了自己重生帶來的巨大影響,而這種影響是為他的資訊儲備量所決定的。
賞月一直持續到九點,顧正平收了望遠鏡,學生們這才意猶未盡的回宿舍了。
不過,這次難忘的課程註定會讓很多學生心中再起波瀾,同時也對自己所學知識的意義有了更多思考。
……
“大家昨天的高數作業都寫完了嗎?該交了。”上午剛到教室,葉月就追著要作業了。
因為回答問題積極,現在她已經是學習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