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王殿下這造反的口號叫得十足響,花費了不少心思。
可想而知,之前一直隱藏在幕後暗暗操縱輿論、佈置謠言陷阱設局的那個人就是敬王蕭寧晟!
只是他根本料不到顧文君會如此擅長臨機應變,直接把季誦遠和顧瑾那檔子事情搬出來做文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穩定住局面。
因此,敬王不能等下去了。
他現在不出手,接下來就更加難以行動。
隨著時間越拖越長,顧文君對京城,以及周圍府州的掌控力只會越來越強。
她看似只是一介區區四品學士,最多也就是上朝參議、整理奏摺,在這遍地世家貴族的京城中微不足道,但那不過是顧文君明面上的身份。
暗中,顧文君更是皇帝的心腹親信,甚至是皇帝在朝廷中唯一寵信的親臣。
有了皇帝十足的信任,顧文君實際上能調動的權勢絕不會低於張首輔。原本,她就是皇帝極力想要扶上位的下一任首輔!
顧文君的能力有目共睹,一旦她接任,蕭允煜作為皇帝的地位只會越加鞏固。
他此時提出來造反,都是趁勢晚了。
“清君側”的旗號打出來,也得有人響應才行。
偏偏。
顧文君已經差不多控制住了京城的風向,現在人人關心的是季家季誦遠和顧瑾之間的情史八卦,而不是皇帝和顧文君的!
風頭都快過去了,敬王派人以“顧文君禍亂朝綱”的名義起兵,實在是讓那些百姓摸不著頭腦。
“敬王殿下不是去皇陵為太后娘娘守孝嗎?這是怎麼了?”
“明明有問題的是季誦遠和顧瑾啊,季家的人在朝當官,才是禍亂朝綱啊,陛下和顧大人之間沒什麼吧。”
“多虧了顧大人的策論,陛下現在下令開放科試,大舉興文鼓勵我們讀書寫字,送小孩去唸書習字,這情況是越來越好的呀,敬王為什麼要反?”
“反什麼,我們可不想打仗啊!”
敬王造反的架勢一起,民心惶惶,眼見著日子過得好起來,皇帝治理清明,大臣們也服帖安分,百姓們誰都不想看到戰亂髮生。
加上這敬王派系的由頭實在是有些牽強附會。
於是上到世家大夫,下到販夫走卒,大家幾乎是一邊倒地向著皇帝和顧文君。那造反旗號一傳出,更是有無數文人墨客,憤憤不平地寫書檄文。
激情辯論、憤而指責、痛惜感嘆、無奈勸解的……各種各樣的文章,應有盡有,在短短几日便有上百篇,公之於天下。
敬王那邊巴不得鬧大造勢,更是有不少幕僚應戰,回應挑事。
“一碼歸一碼,季家有問題是季家的事,但不代表皇帝和顧文君之間就是清清白白的。要是真的什麼問題也沒有,怎麼會頻頻傳出這種說法?”
“從戶部尚書季沛到首輔大人張御正,已經接連退了兩個朝廷重臣了,皇帝眼裡卻只有顧文君!”
“張首輔就是被顧文君氣得提請罷官的!皇帝特意把顧文君這麼個上任的新官安插到張首輔的邊上,就是為了讓其取而代之。?”
“顧文君年紀輕輕就得寵之盛,誰會相信皇帝只是看中他的才華!”
謠言四處散播。
都是精心設計過的。
敬王一知道張首輔提出辭呈罷官後,立刻就命人造勢,大有把這件事打造成皇帝和顧文君禍亂朝綱的證據之意。
但敬王想不到的是,他誤打誤撞還真的猜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