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關於顧文君和公主殿下傳聞的石子投了出去。
在京城中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越傳越大。
這種男歡女愛的訊息是最容易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一時之間激起不少流言蜚語,鬧得議論紛紛。
好事者無非就是喜歡編排八卦趣事,而這件事的男女主人公,一個是科舉中屢得第一的大才子,一個是蕭氏皇室的高貴公主,有名氣,有地位,這故事就更受追捧了。
百姓就是聽個樂。
眼明心細的,就會想得深一些。
而利益關係密切的,就更加坐不住了,緊盯著打探訊息。蕭允翊公主要為太后娘娘服喪,閉門不出,一直沒有再露面。
雖說這種說法對女子更不利,會折損清譽名節,但蕭允翊畢竟是公主殿下,除了已故的太后,和皇帝陛下,沒人會不長眼色地質問到允翊公主的頭上。
於是乎。
所有的壓力都集中到了顧文君身上。
加上顧文君還在文山書院啊,看得見摸得著,有幾個能忍住不去問。
“我當真沒有和公主殿下暗中往來……”
顧文君只能這麼說:“公主殿下高高在上,又豈會看得上我這樣的出身。”
她還要透過貶低自己,配不是蕭允翊,來否認澄清。
若是以前,大家可能還真的會懷疑,甚至猜測是不是顧文君想要高攀公主。惡意滿滿的,說不定還會嘲笑顧文君是自己臆想編造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可此一時彼一時。
現在的顧文君可不僅僅是一個江東小郡的鄉下農村裡出來的窮書生,她也不再是連顧家族譜祖籍都進不了的棄子。
她已經成了徽州百姓的救世主,是天下文人的榜樣,是活生生的文曲星轉世!
連當今陛下都對顧文君另眼相看,那公主殿下也青睞顧文君,似乎也不是什麼離奇到不可能發生的怪事。
至少,文山書院的書生們都十分清楚顧文君的本事。
不少人深信,哪怕蕭允翊是公主,顧文君也能完全征服對方。
“顧文君,你也不用妄自菲薄!即便公主殿下出身比你高貴,但你的才情前程都在上上乘。”
有人出言安慰。
“太后娘娘的喪事在前,但陛下如此器重你,一定不會為難你和允翊公主的……”
有人替顧文君分析,還有人迫不及待地揶揄祝賀:“說不定金榜題名之時,馬上就能洞房花燭了!”
“他日當了駙馬,可別忘記我們這群同窗啊!”
“……”
輿論果然一發不可收拾。
之前很多人還對此將信將疑,現在的風向都已經篤定顧文君和蕭允翊是兩情相悅,必有一腿!
顧文君被這些人團團圍著,心中也不免起了焦慮,但還是壓下了情緒,沒有在臉上顯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