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鎮於雁門關的王雁此時焦頭爛額,也不知是何緣故,南面的平陸縣突然多出一股強橫的賊軍,楊萬春與之數場大戰,居然連連失利,大批兵器輜重落於敵手,沒有男人就諸事不便,雁門衛的女兵不好南下遠襲,目前能用的兵馬就只有碼頭那個火銃百人隊。
她剛下令這個火銃百人隊進山剿賊,碼頭就糟了夜襲,所幸事先知會了縣令陳士良,他親自帶一百甲兵守著碼頭,這些兵馬都配了神甲營的特製鐵甲,兵器皆為精鋼打造,且陳士良又是個能人,帶兵頗為本事。一夜激戰老窩沒有被端掉,裡面的蒸汽機及其工匠們也都安然無虞。
所謂禍不單行,於此同時北面晉商的菸草生意也屢糟路劫,自從去年年末東虜入寇以來,朝廷的餉銀就再也聞不到了,軍餉都是靠著這菸草生意支撐,盈利額稍有浮動,就會軍心受挫,人心不穩。
王雁在寫給王樸的書信中,隻字不敢提這些難處,只默默承受著艱辛和懊喪。
道路不靖,顧環宸歷經磨難才抵達雁門關,遠遠瞥見關牆上颯立的將士身姿挺直,這必是軍紀嚴明才能有的肅殺之氣,暗贊王樸果然還藏著不少家底,這就有門了。
走到近處才看清居然滿眼皆雌,都是女人啊,這,這是誤入女兒國嗎,他強自鎮定,上去找個女將,報上名號,直言求見雁門的管事。
女將見來人是個俊俏文人,臉上燒紅,扭捏不已,話都回不利索了。
“那,那個,雁姑娘不,不在,要不,你先吃個飯,是米飯,從南方運來的大米,聞著就香。”
“啊,呃,如此小生叨擾,很香的米好不饞人,勻我一碗罷。”顧環宸俏皮話脫口而出,他風流倜儻,說話溫潤親和很能迷人。
“我去給你乘來,你等等。”這女將臉紅撲撲能映人,扭頭撲騰撲騰跑開。
見這女將如此淳樸無邪,顧環宸哭笑不得,他雖見多識廣,三教九流各號人物都略知一二,可女將軍太不常見,平時只能在書上讀過,戲中品過,傳聞中聽過,卻從來沒有當面見過。
女將軍慌慌張張的動靜不小,周圍的女兵好奇心起,頻頻瞥眼過來,都拿賊兮兮的眼眸上下來回打量送上門的這位可口俏書生,捂嘴嗤笑不已。這前所未有的陣仗直叫顧環宸竟侷促不安起來。尋思:大明朝的女人何時有這般野,難道她們是韃靼來的,可看口齒卻又不像。韃靼女子沒有用鹽漱口的習俗,因此口氣很重,且齒呈黃黑色,就算為奴作婢都沒人願出價去買。
這裡的女子都是唇紅齒白,面相飽滿,身板厚實,雖不是美人,可卻也不醜。可見王樸沒有讓這些女人做粗活,且頓頓好魚好肉,這可太有趣了,他這雁門關從哪裡弄來的銀錢。
值此末世,生靈塗炭,人耶獸耶,庶幾也分都不清楚了,誰能初心不改呢,那樣的無一例外都是藐視蒼生的強者,強到堅如磐石,才不用屈服於亂世的漩渦。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座雁門關卻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人人天真爛漫,朝氣十足。可它並非與世無爭的邊寨,這是一座處於中原腹地的要隘,本是會亂聚敵之所在,顧環宸自幼就有異於常人敏銳直覺,從這些女兵淳樸無邪的嫋嫋英姿背後,他能隱約窺見一種令人窒息的可怖實力,
正思忖著,只見那女將軍已然喜滋滋迎上來,身後兩女兵各提著兩籠子,果然是白亮的南方米飯,近些年北方災荒頻仍,官宦人家興起改吃南方大米,一多半是因為朝廷的府庫裡只有大米了,北方的作物如小麥很是稀缺。雁門關能用大米招待客人,足以見得朝廷十分看中雁門的軍馬,所以糧食都優先朝著這裡供給,看來這裡有一支大明現今最精銳,且戰功顯赫的兵馬。
“多謝款待。”顧環宸並不因對面是女子而怠慢,行了大禮。他和十多個家奴一路上風餐露宿,確實很久不曾吃到熱食了,便忍不住當著眾女兵的面,大快朵頤起來。
他一邊吃著,一邊還不忘抬頭瞥一眼那些女兵的兵器,看形狀是火銃,好奇心起,就故作不經意的問道:“這位將軍,可否給小生看一下那火銃,看著跟別處衛所不太一樣。”
“不行,你別亂瞄,行跡可疑的人會被當成細作的。”這女將立刻生出警惕,還好心的告誡道。
“喔,那我便不瞄了,小妹別疑我。”顧環宸故作無辜道,心說:這火銃果然是有古怪。
卻說王雁此時策馬疾蹄,一身鎖子甲英姿颯颯,可依舊,只見她眼溢腥紅,難掩自憐孤影之態。自從對夫人不敬,將之驅逐出雁門關之後。她就與從前的姐妹們決裂了,形單影隻,眾叛親離倒也罷了,這是意料之中,本是一個區區的奴婢,不知死活與夫人作對,王家上下都當她是瘟疫,深恐受到牽連,皆避之則吉。
然而,那些瑣事王雁都不在乎,沒人能懂王雁的心,她不再只是區區的婢女了,經營偌大的產業,南面的礦山,北面的菸草,日進斗金,為雁門衛和神甲營籌集糧餉,運籌帷幄,派大軍出去剿賊,這些都是軍國大事,她是個操持軍國大事的婢女,天下獨此一個。
人是會變得,王雁見識了一個更廣闊的天地,再回望從前的那一小片井中觀景,只餘對井中之輩的憐憫和不屑。
少主人重用了身邊的兩個奴僕,除了自己以外,還有王祿。原以為王祿會和她一樣,只知忠心於少主人。
“少主人,你看錯人了。”王雁心裡暗暗想道:王祿為何要背叛少主人,不,他那樣做談不上背叛,只是不敢得罪夫人,明哲保身,可是少主人正等著我們去救他,這種時候怎可背後拆臺,少主人反覆叮囑不許拉幫結派,互相拆臺,那是取死之道。
喜歡明末的王樸請大家收藏:()明末的王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