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沒放在心上。”
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可以有無數次的試錯。
“可是當我年過三十,娶了老婆,生了孩子,漫畫還是無人問津,甚至連孩子的奶粉錢都買不起的時候,我就開始動搖了。”劉總自嘲地笑了笑,眼神裡滿是滄桑和無奈。
聽了劉總的一番話,阿鳥看向他的眼神明顯有了變化,她慢慢坐回到了紅色的皮椅上,並用眼神招呼我讓我一起坐下來。
這本來就是阿鳥的事情,聽她的就好了。不管她做什麼決定,我都支援她。
“你以前也是畫手?”阿鳥問他。
他點了點頭,臉上浮現出和年齡明顯不符的青澀感,有那麼一瞬間,眼前肥胖臃腫的中年男人似乎變成了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年。
劉總告訴我們,他從高中開始就自己畫漫畫了。以前那個年代和現在不一樣,網路沒有現在那麼發達,想看漫畫就只能買書。
他沒錢,又想看漫畫,就每天幫同學打水打飯,以此作為交換讓同學把漫畫書借給他。
大家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同學的家境雖然比劉總好一點,但也買不起太多的漫畫,漫畫很快就看完了,又買不起,只能自己畫著過癮,自給自足。
同學們也很喜歡劉總畫的漫畫,很多人甚至說,他就是天生的漫畫家,是天才。
因為這個緣故,高中的他選擇了藝術這一條路。家裡沒錢,爸爸媽媽卻沒有說過一句反對的話。
“哪怕是砸鍋賣鐵,我們也會供你讀完大學的,你就放心畫吧。”
有了家裡人的支援和同學們的鼓勵,劉總更加用功,堅信自己一定能在藝術界闖出一番天地。
大學期間,他偷了很多次稿,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退回來了。有出版社說他畫得不好,所以不要。也有一些出版社說他畫的不錯,就是和公司的整體需求不匹配,所以拒絕了他。
總而言之,大學四年下來,他愣是沒能透過畫畫賺到錢。
即便如此,劉總也沒有心灰意冷,毫不氣餒,依舊堅持畫漫畫。
整天重複著畫畫——投稿——被退稿。
日復一日,直到那天上司梁永真——也就是現在的老闆的爸爸找到了他,說可以讓他試一試。
“你的畫還差點意思,不過你身上的那股子執著勁讓我欣賞,我可以幫你一把。”
梁永真的幫他把畫印刷出來了,甚至自掏腰包做了宣傳,只是他有一個要求。
“如果漫畫銷量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的話,你就轉行吧,做主編。跟我一起,找真正會畫畫的人。”
那一瞬間,他的心裡五味雜陳。
梁永真的這句話已經很明顯了——他不是那個真正會畫畫的人。
他遇到了伯樂,但他不是千里馬。
“我抱著賭一賭的心態,答應了老闆。”說到這裡的時候,劉總突然自嘲地勾起了嘴角,“我原本以為,我是缺少一個機會。可當這個機會真的出現的時候,我更加崩潰了。它告訴我,我不是缺少機會,而是缺少天賦。我畫的東西,不符合當下流行的趨勢,沒有受眾,註定賺不到錢,更加不會有人喜歡。”
梁永真也勸過他放棄國風,他不肯,覺得這是他的最後一絲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