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錯了怎麼辦呢?又不能刪除,所以這一章就算沒有存在過吧。不過反正沒人看,也就這樣了吧!
無知。
新華詞典釋義:
1.沒有知覺。
2.指失去知覺。
3.沒有知識,不明事理。
4.指不明事理的人。
5.無人知曉。
6.猶言沒有匹配。
有沒有感覺詞典在騙人?)
百度百科釋義:
缺乏重要知識或者重要常識。
這似乎可以說道說道。)
那什麼是重要知識與重要常識呢?
這‘重要’兩字,我看就摻雜許多水分。
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由什麼來定義重要?或者說,由誰來定義重要?
這其中便顯現出普遍的問題,怕也是文化中的一個重大問題——缺少精確性,似乎一切都趨於一個模糊的概念。
所以我們也不提‘重要’罷!
那麼什麼是知識?
首先,我覺得百度漢語解釋很有意思,請看。
知識
1.人們透過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的實踐活動獲得的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2.指有關學術文化的:~分子。
詞典釋義:
1人類的認識成果。來自社會實踐。其初級形態是經驗知識,高階形態是系統科學理論。按其獲得方式可區分為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按其內容可分為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和思維科學知識。哲學知識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知識的總體在社會實踐的世代延續中不斷積累和發展。
2有關學術文化的:知識界|知識分子。
3相識;朋友:朝廷大臣多有知識的。
解釋為相識的莫不是在騙我,難道是知道認識嗎?當然這個詞是從日語反譯回來的舶來品,也就是說以前我們是真的沒有‘知識’。)
百度百科
知識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類對物質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結果總和。知識,至今也沒有一個統一而明確的界定。但知識的價值判斷標準在於實用性,以能否讓人類創造新物質,得到力量和權力等等為考量。有一個經典的定義來自於柏拉圖:一條陳述能稱得上是知識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它一定是被驗證過的,正確的,而且是被人們相信的,這也是科學與非科學的區分標準。由此看來,知識屬於文化,而文化是感性與知識上的昇華,這就是知識與文化之間的關係。有關於知識的悖論是:知識如果不能改變行為,就沒有用處;但是知識一旦改變了行為,知識本身就立刻失去意義——《未來簡史》。
有沒有瞬間高大上?或者說,這是什麼玩意?)
知識就這樣子,再來看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