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牛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演變,已經逐漸形成了既定的規則,統共下來要比三輪:
第一輪是牛的品相如何。
既是比比誰家的牛長得漂亮...吃苦耐勞往後靠靠,埋頭苦幹一頭傻牛,只有懂得打理的,不光是看起來線條優美的,走起來更得是優雅翩翩的。
當然還要擺在這兩者前面的,就是一頭牛的牛角...這對牛角可了不得啊,有的線條流暢,摸起來手感舒適。
有的歪歪扭扭,摸起來如同一捆老樹皮,坑坑窪窪。
更別說還有的直接是根斷角,或是牛角上有什麼傷疤,如果是這些的話那就連比不用比了,看一眼就直接淘汰掉就可以了。
至於若都是好牛角怎麼辦呢,由誰來判決呢?自然是鎮長,和本鎮今年上交糧食最多的四位農戶了。
由他們來進行評選,先進行投票,四位農戶每人手持一票,鎮長則手持半票。
如果四位農戶能分出勝負的話,就不需要鎮長投票了,如果分不出來的話,鎮長手裡的半票則是至關重要。
當然除了以上所說幾點極為重要外,例如什麼五官端正也是必須的,牛瞎子肯定也不行,有些鼻子長歪的自然更不可以。
綜合起來攀比完後,第一輪才算是正式透過,進入到第二輪的比賽當中。
既然比完了美醜,那第二輪說什麼也得來點實際的東西了...什麼是實際的東西呢,就是這頭牛聽話或是不聽話了。
例如說在這頭牛跟前擺一堆草,再擺一堆精心挑選出來的生肉或是熟肉,和一堆爛樹枝...或是別的什麼全看當時情況。
而牛的主人要做的就是讓自家的牛吃下幾位裁判判定給牛的食物...例如說一塊生肉或是熟肉,或者讓牛吃下那堆爛樹枝。
但無論裁判如何判定,最後牛都吃不到那堆草...實際上這堆草也不是給牛吃的,而是給牛看的,用來誘惑牛的。
這樣既能看出一頭是否聽話,這說明他的主人是否教導有方,又能看出這頭牛的忍耐力和定力如何。
當然牛,肯定是不願意吃這些東西的,怎麼辦呢?也簡單,餓一餓它,也無需多,一兩天就成,反正家裡也不只有這一頭牛,用不著它天天下地幹活。
第二輪比賽的結果也很有意思,它的判定方式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就是牛在主人的要求下吃下了要求吃下的那些食物,於是根據吃下的速度與時間來進行記錄,並直接影響到最後的成績判定;
第二種,就是牛無論如何都不肯吃這些食物,不過它也沒有去吃草,只是輕微的抗議...這種牛是不聽話的,但還有訓練的希望,於是這時五位裁判手裡的票就又起了作用。
至於這第二種牛能過不能過,就得看這牛第一輪的成績如何了...若是生的的確好看,那倒也不是不能通融通融。
喜歡一位年輕的老法師領主請大家收藏:()一位年輕的老法師領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