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瑜小時候不喜歡讀書,甚至1看書就會頭疼,上到小學2年級,都是家裡人逼著她讀的。
有1天從學校放學回來,林知瑜說什麼也不去了。
林母為此還跟她大吵了1架,如果林知瑜肯上學,她就是砸鍋賣鐵也會供,那時候林國慶跟林向前哥倆已經不讀書了,成天跟著林建軍做木工。
這哥倆1天天死氣沉沉的,沒有1點兒年輕人該有的樣子。
林母估摸著自己兩個兒子怕是廢了。
所以她不想看到自己的閨女也變成那樣。
但林知瑜死活不願意再去學校。
林母自己沒什麼文化,但她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不然林芳平也不會拼了命地供她兩個孩子上學。
她不厭其煩地給林知瑜講上學的道理,但林知瑜鐵了心就是不聽。
林母搞不明白,這孩子到底為啥那麼倔強。
林知瑜有原主的記憶,她是知道的。
當時林建軍把家裡的錢都拿去供林芳平的兩個孩子讀書,家裡已經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但林建軍1點兒管家裡的意思都沒有,還在滿腔熱血地幫著林芳平過日子。
他帶著林國慶跟林向前出去做木工,家裡的活1點兒都幫不上忙,裡裡外外全都得由林母1個人操持,還得起早貪黑地去地裡幹活兒,按理說辛勤勞作就算不能過上好日子,日子也太差不了。
但林家的日子確實是十分艱難,因為林芳平跟林老太太會時不時地來搜刮1通。
林知瑜那時候再繼續唸書,只會讓本就不富裕的日子雪上加霜。
再加上趙欣兒跟趙真真為了能把林建軍手裡的錢都扣出來,故意在原主跟前說些有的沒的,什麼家裡條件差,她若是再讀下去,會要了林母的老命,將整個林家往絕路上逼。
原主本就耳根子軟,骨子裡又懦弱,別人針對地引導幾句,她就像心裡紮了1根刺,哪兒還學的進去。
原主不願意繼續讀書,還有1個更重要的原因,她很心疼林母,家裡的活兒把林母壓的都喘不過氣來了,她不繼續讀書,林母就可以輕鬆些。
林知瑜把油條跟雞蛋都吃了,怎麼說呢,這是林母的1片心意。
吃完飯,林國慶恰好騎著腳踏車過來了,說要把她送到鎮上去。
林知瑜擺手,“大哥,不用你送我,我自己過去就行。”
林國慶卻不由分說,“騎車耗費體力,我把你送過去,你可以留著力氣好好考試。”
林知瑜沒辦法,只能依著他。
他們也太小心翼翼了些,她只是去考試,又不是參加決定命運的高考。
不過被家裡人這麼關心著,林知瑜還挺開心的,林國慶將她送到鎮上,給她買了車票,不放心地囑咐道,“媽本來說讓我跟你1起去,在學校門口守著,但仔細想想又怕給你帶來心理負擔,所以我就不去了。
你好好考,考完了給我打個電話,到時候我再來鎮上接你。”
林知瑜其實是想拒絕的,她又不是小孩子,哪裡不認識啊,再說之前出去做買賣,都是她1個人自己到處跑。
但家裡人這麼關心她,林知瑜也不好直接拒絕,只能點頭答應。
她拿了車票坐上了開往縣城的公交車,車子正好路過縣1中。
來參加1中考試的人不少,在學校門口排起了長隊,門衛需要檢查介紹信跟學校發的准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