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母連連擺手,“我不是那個意思,我就是覺得我給你做的太少。”
她當初給兩個兒子準備了新房,卻只給閨女準備了兩床被子跟兩個暖壺,這心裡一直不是滋味兒。
她是想多給閨女攢些嫁妝的,畢竟當時林知瑜年紀還小,不著急嫁人。
林知瑜的婚事是林建軍突然定下的,那時候宋嶼川從京市回來,上門看望他們,林建軍喝了點兒酒,這嘴便沒了把門,便提議讓宋嶼川當他的女婿,跟林知瑜娶回家。
現在看來,林建軍這一輩子就做對了一件事兒,那就是促成了宋嶼川跟林知瑜的婚事兒。
林知瑜結婚太倉促了。
她手裡沒什麼錢,只能東拼西湊地倒騰出來兩床被子跟兩個暖壺。
再想多攢些嫁妝卻是不能了。
再加上宋嶼川那時候剛參加工作,條件也不是很好。
他們結婚沒有辦婚禮沒有辦酒席。
就是一家人在一塊兒吃了頓飯,領了證,這便是算結了婚。
林母覺得林知瑜在家的時候,跟著她們沒過過幾天好日子,嫁了人之後日子過得也緊巴巴。
所以,林母下意識地想給閨女多做一點。
林知瑜笑了笑,她哪兒不知道林母的心意呢,她的媽媽事事處處為他們三個著想,一碗水端的特別平。
生怕虧了這個傷了那個。
恨不得把自己有的一股腦兒地全拿出來給他們。
哪怕自己不吃不喝不花,也得找緊著孩子們。
其實,這個年代的人,重男輕女思想還挺嚴重的,城裡還好一些,清苦的窮山村裡尤其明顯。
家裡的男孩子是傳宗接代的寶貝,一家人誰都可以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但男孩子不能苦,吃喝穿必須是全家最好的。
在他們眼裡,女孩兒就是沒什麼用的賠錢貨,在家裡吃住十幾年,到頭來也是給別人家養。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不僅要去別人家裡幹活兒,就連生的孩子也是跟別人姓。
而別人家的孩子那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不是有那麼句老話麼,外甥是狗吃了就走。
所以在那些人眼裡,兒子跟閨女的地位從出生起就註定了不平等,男孩可以上學讀書,可以調皮搗蛋,可以吃喝不愁,甚至可以有零花錢。
女孩子卻不是不行的,不僅不能上學讀書,還要小小年紀就保持家務活兒,洗衣做飯打掃衛生帶孩子,下地挑水哪樣不幹。
她們不可以調皮更不能生事兒給家裡惹麻煩。
即便都乖巧成這樣,在家裡也沒什麼地位,家裡大人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的還好,若是碰上腦袋拎不清的,可有得受了。
而且,女孩兒們也不能掌控自己的婚姻,要嫁給誰,能嫁給誰,她們說了不算,全都由家裡決定。
好多結婚前只見過一次面,有的甚至連面都沒見過,便直接被家裡人嫁了出去。
哪兒管對方什麼樣又是什麼樣的人品。
只要日子過得下去就可以。
還有更過分的,家裡人會拿女孩子嫁人去換錢,換來的錢給家裡的兄弟娶媳婦。
至於女孩婚後過得怎樣,那不在他們考慮的範圍之內。
更別提,女孩兒在男方家不被重視,受了氣,孃家不僅幫不上一點兒忙,回家之後還會被嫌棄沒本事拴住姑爺的心。
這是普遍存在的事實,確實挺殘忍的。
不過林母並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