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壽也是有些傻眼了。這些問題,祖大壽不是沒想到過。可是祖大壽也沒什麼好的辦法。
就算毛文龍願意勻一些糧食給祖大壽。
祖大壽也沒信心能將這些人安全帶到錦州去。
不管是韃子去而復返,還是糧草消耗殆盡,那都是一場災難。
寧遠距離錦州可要比距離東江遠的多。
祖大壽根本不敢去賭。
最重要的是,祖大壽還從毛文龍那裡知道了一些情況。
在寧遠城被圍困之後,督師王之臣帶著山海關的大軍從水路前往了錦州城。
這也讓祖大壽瞬間明白了很多之前不理解的事情。
祖大壽也知道皇太極前幾天忽然分兵,到底是去做什麼了。
這讓祖大壽心中驚出了一聲冷汗。
本來祖大壽還以為這次的危局只是寧遠城。卻沒想到,王之臣竟然會作出如此的不智舉動。
這要是援軍被皇太極擊潰,那整個遼東就徹底完了。
只不過就算毛文龍也不知道,在這之後到底發生了什麼。毛文龍為何會無功而發,匆匆撤軍。
難道說王之臣挫敗了皇太極的圖謀。
這一點,祖大壽只是想一想,就覺得不可能。
別人不清楚王之臣,祖大壽怎麼會不清楚。
說王之臣只是個會袖手清談的酸腐書生,或許是有些言過其實。
畢竟王之臣也是在殘酷的zz鬥爭中脫穎而出的。
這方面,甚至祖大壽都遠不是王之臣的對手。
可是要說在軍事謀略方面,王之臣連三歲的孩童都不如。
這完全就是一個不知民間疾苦,連紙上談兵都算不上的內鬥高手而已。
怎麼可能鬥得過皇太極。
要說這件事,皇太極和王之臣互換角色,倒是還有可能真的發生。
“要不然我還是先去見見錦州的遊騎,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再說。”
祖大壽知道,與其在這裡唉聲嘆氣,還不如抓緊時間行動。
早一點將這些從寧遠城救出的百姓安頓下來,就能多挽救一條人命。
不然再耽擱下去,這些人可就白救了。
祖大壽趁著天亮,主動接觸了錦州的遊騎。可是探聽到的訊息也讓祖大壽是大驚失色。
王之臣確實是到了錦州,但是卻沒攜帶任何的糧草。
十幾萬人湧入錦州城,卻什麼吃的都不帶。這是想自己將自己給活活困死嗎?
要知道,錦州和寧遠一樣都屬於軍事重鎮。
城中的百姓,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附軍隊在生存。
這些百姓,不是士卒的家眷,就是和軍隊打交道的商販。和軍隊完全沒關係的百姓當然也有一些,但是不多。
畢竟錦州和寧遠是防禦後金鐵騎的主要堡壘。這些年在兩座城池下發生的大戰都已經有好幾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