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趙率教終於停下來之後,趙率教終於發現了問題。
人是走的差不多了。
可是這輜重怎麼會留下來這麼多。
現在整個遼東灣的輜重是堆積如山,船上還有不少沒卸下來。
可是人都走的差不多了。
這要讓趙率教一個人來運送嗎?
從山海關出發的時候,在王之臣的牽頭之下,由趙率教親自率領,早就將輜重的搬運工作安排了下去。
可是現在。這是可恥的瀆職行為。一定要追究責任。
趙率教也知道自己現在說的都只是氣話。
想要追究責任,也得讓這些人先活下來再說。
現在十幾萬明軍,什麼輜重都不攜帶,直接進駐錦州城,這不是送死嗎?
“王琦,讓你的人帶著輜重走。”
趙率教來回看了一下,現在還沒離開的也就只剩下王琦所部了。
王琦手下也就只有五千人馬。
除過王琦的人,趙率教身邊也就只有一百多個親兵。
趙率教的地位雖然很高,但是因為和滿桂有矛盾,才被王之臣調往了山海關。
雖然名義上王之臣是山海關所有明軍的統帥,但是實際上山海關的明軍全部是由趙率教來統領。
所以趙率教很多時候就有些尷尬。
沒有聽命於他的軍隊。
就像現在這樣,等到明軍各部全部離開,王之臣身邊就只有自己招募的這一百多個親兵了。
對於趙率教的命令,王琦很是不滿。
“趙將軍,督師大人可是親自下令,讓各部放棄輜重,全力趕往錦州城。你這是打算讓我違抗督師的軍令嗎?”
對於趙率教將自己安排在最後為大軍殿後,王琦早就有些不滿了。
這大軍行軍,一般最危險的就是走在最前面的軍隊和走在最後面的軍隊。
因為走在最前面的軍隊要負責探路,隨時都可能遭遇危險。
而走在最後,同樣有極大的可能會遭到敵軍的追殺。
而且王琦也知道,韃子的數萬大軍在塔山嚴陣以待,這三天就根本沒有動。
到時候韃子肯定不會無功而發,那留在後面的王琦自然也會成為重點攻擊目標。
因為這個預計,王琦對趙率教早就懷恨在心。
現在趙率教還讓王琦攜帶輜重行軍。
要知道,攜帶上輜重的行軍速度和不懈怠輜重的行軍速度可是千差萬別。
不攜帶輜重,王琦連夜趕路,可能在明天天亮前就能趕赴錦州。
但是鞋帶上輜重,三天之後能趕到錦州估計都是非常艱鉅的任務。
趙率教此時下這樣的命令,那不是讓王琦去送死嗎?
這讓王琦如何能不炸毛。
喜歡重生大明當昏君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當昏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