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在遼東,毛文龍乾的不就是這樣的事嗎?
鼓動後金地盤的遼民逃逸,遊說鼓動降將叛逃。甚至暗地襲殺落單的後金士卒將領。
可是對毛文龍,皇太極,甚至曾經的奴酋努爾哈赤都沒絲毫的辦法。
誰讓毛文龍一直躲在島上。
而後金卻沒水軍。
就那可憐的幾條舢板,如果敢去突襲毛文龍,估計只能是送死。
就在皇太極咒罵毛文龍的同時,毛文龍率領手下兩萬多東江士卒已經來到了寧遠城附近。
看著遮天蔽日一般的後金大營,幾個主要的東江將領全都嚥了口唾沫。
他們之前都是秉承毛文龍游擊戰的策略。
什麼時候一次面對過人數這麼多的韃子大軍。
毛文龍此時心裡也是一點底都沒有。
雖然毛文龍已經探知皇太極率領六萬大軍去了錦州。
只要毛文龍在外面發動,寧遠的守軍也不是傻子。到時候裡應外合,未必沒有勝算。
可是就算韃子大軍只剩下了一半,毛文龍心裡還是一點底都沒有。
毛文龍的這種獨特的作戰方式完全是自學成才,這其實也和毛文龍本身的性格有關。
就是非常不習慣和人硬碰硬。
總是喜歡或者說下意識的想要以小博大。
這種思路和作戰模式有好處也有壞處。
那就是不會輕易吃大虧。但是想要獲得大的勝利也基本不可能。
只能採取積小勝為大勝的思路。
不過當形勢危急之時,尤其是在選擇硬碰硬的時候,就非常吃虧了。
所以人經常說,軍隊的統帥,尤其是創立時期的統帥。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這支軍隊的作戰風格。
毛文龍知道,此時衝上去硬碰硬。
自己從東江帶來的這些士卒大多數對韃子是恨之入骨,並不缺乏戰鬥意志。
但是因為缺乏武器,缺乏訓練。
到時候肯定會傷亡慘重。
毛文龍此時只覺得虧的慌。
或許這也和毛文龍深入骨髓的商人習性有很大的關係。
就在毛文龍左右糾結的時候。
一名將領快步走到了毛文龍的身邊。
“毛帥,皇上的特使來了。”
毛文龍愕然回頭。
朱辰這個皇帝現在派人來,難道是督促自己去救援寧遠或者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