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臣想要挽救寧遠的意圖只是異想天開而已。
在出戰之前,趙率教就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達到的目標。
現在的寧遠城,幾乎就是皇太極的囊中之物。
沒有了糧草,寧遠城還有兩萬大軍,外加十幾萬的百姓。
寧遠城根本就沒堅持下去的可能性。
王之臣此時如果真的去救寧遠。
這可能反而是皇太極最想看到的。
這不就是典型的圍點打援戰術嗎?
到時候想要強行救援,只能損失更多。
趙率教可不想白白送死。
其他的明軍將領自然也不想。
所以出發之前,趙率教和主要的幾個將領已經透過氣。
私下重新擬定了一套作戰方案。
那就是死保錦州。等到皇太極退兵,再趁機奪回寧遠城。
至於城中的那些明軍和百姓,在趙率教的計劃中早就放棄了。
趙率教也不擔心會被王之臣叱責。
等到王之臣見識到了韃子的兇狠,自然不敢再冒進。
到時候趙率教的作戰計劃自然就可以浮出水面了。
趙率教的這套計劃非常的穩妥,但是卻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從遼東灣到錦州城這一段怎麼安全到達。
要知道這可是有一百多里地的路。
十幾萬大軍,再加上輜重,怎麼也得個五六天才能進入錦州城。
趙率教其實是在賭。
賭皇太極會忽略錦州。
因為後金韃子雖然兇猛無比。但是人數卻是個致命的缺陷。
這次皇太極出征,帶的兵馬也就十萬出頭。
想要將寧遠團團圍住,皇太極就不敢輕易分兵。
不然已經吃到嘴裡的肉就可能丟掉。
祖大壽又不是傻子,沒了糧草。祖大壽絕對會帶著手下強行突圍。
現在只是因為城外的後金軍隊太多,根本沒突圍的可能,所以才只能在城中死守。
王之臣這次帶來了十幾萬大軍,再加上錦州的三萬大軍。
皇太極想要攔截王之臣,不來個五六萬人馬根本就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