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聞這條訊息,王之臣頓時慌了。
在趕赴錦州之前,甚至在登上遼東灣之前。王之臣都覺得自己選擇從海路運兵是無比英明的決定。
可是王之臣卻偏偏忘了,遼東灣到錦州有足足一百里的距離,並不是沿海城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大軍行進,這一百里走個五六天都不稀奇。
當王之臣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多慌亂。
雖然進入錦州的時間確實比自己預計的要長,但是皇太極帶著韃子大軍還在寧遠。寧遠離錦州可要比遼東灣距離錦州遠的多。
在王之臣這個軍事小白的眼中,韃子要趕到錦州外圍,至少是半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王之臣根本就搞不明白騎兵和步兵的行軍速度。還有攜帶輜重和不攜帶輜重對行軍速度的影響。
所以在驟聞韃子大軍出現的時候,王之臣除過慌張還是慌張。
還是趙率教冷靜一下。
“韃子來了多少人?”
趙率教畢竟在軍中多年,雖然沒什麼驕人的戰績。但是基本的素養還是有的。
這個問題讓兩個報信的哨騎一時間都不知道要怎麼回答了。
他們確實是最早碰到韃子大軍的人。
但是當時就只是聽到動靜,隨後曹變蛟就衝出為他們爭取時間。
至於回到曹文詔軍營之後,也是彙報完情況之後就被派到遼東灣來了。
他們哪裡知道韃子來了多少人。
趙率教皺了皺眉頭。
“怎麼回事?你們曹將軍連敵情都沒搞清楚就讓你們來求救了?”
這個問題讓兩名哨騎一下子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
因為趙率教說的情況確實就是事實。
王之臣這時候才反應過來,頓時勃然大怒。
“好啊,曹文詔竟然敢謊報軍情?”
王之臣在邊上也聽明白了。
這是一發現敵情就立即跑來求救了啊。
萬一只有幾百個韃子的遊騎,王之臣問詢之下做出了錯誤的決定,那造成的危害可就大了,曹文詔這不是在謊報軍情嗎?
王之臣的話讓兩個遊騎一下子就慌了。
“不是的,督師大人,我們家少將軍和我們兩個所屬的哨騎小隊已經戰死了。我們絕不敢謊報軍情。”
雖然兩人沒親眼看到曹變蛟和張澤等人戰死。
但是他們前來報信的時候,韃子已經到了軍營前。可是曹變蛟和張澤等人還沒回來,那結果其實已經不言而喻。
兩人本來沒打算節外生枝,可是王之臣的斥責,讓兩人明白。如果他們不說出點什麼證據。
王之臣肯定不會再重視敵情。那他們這次過來
報信也就失去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