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朱辰忍不住滿是失望。
這些人,本事沒有,膽子也沒有。
有那麼一刻,朱辰忽然有一種衝動,想要將這滿朝文武全部趕回去,換一批新人進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可是朱辰知道自己不能這麼幹。
這些人雖然沒什麼大的本事,但是對支撐當前局勢卻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一旦大範圍替換,到時候從上到下絕對會亂成一團。
想要找到這些人的替代者其實不難。
但是如果打破了官員升遷的慣例,讓整個朝堂人心浮動,都想著怎麼往上爬。
那才是最可怕的。
朱辰利用朝中官員不願涉險的心態,將洪承疇慘敗的影響控制到了最小。
可是朱辰的心情卻格外的糟糕。
朱辰知道,對大明朝來說,兩個最關鍵的地方,一個是遼東,一個是陝西。
雖然早早就對這兩個地方做了佈局。
但是結果還是非常的不盡如人意。
有時候朱辰都想要撇開這些束縛,不管不顧的去大幹一場,另起爐灶。
不然要顧忌這個,顧忌那個。導致所有的事情到現在都是進展緩慢。
可是朱辰知道自己這只是胡思亂想而已。
拋棄了皇帝的身份,朱辰到時候只會更加舉步維艱。
或許是時候加快腳步了。
“承恩,給錢謙益傳一句話。明天在大明日報頭版刊載一則啟示。凡是年繳納稅收超過十萬兩的,可以派人在工部申請查詢對應的技藝圖冊。”
朱辰這打算是以利誘之了。
在這個年代,那些好的技術基本都是獨家秘方。
朱辰之前讓工部尚書吳淳夫去搜羅各項技藝,就是為了今天做的打算。
你不交稅,可以。那就等著被淘汰吧。
“承恩,宋應星迴來了嗎?”
“回皇上,宋大人還在浙江。是否讓他現在趕回來?”
朱辰擺了擺手。
“不急,這些瑣事,朕自然會安排其他人去做。不用勞煩宋應星了。”
朱辰對宋應星的定位,是以後工部的技術領頭人。而不是一個處理瑣事的官吏。
想到這裡,朱辰忽然想起了今年參加科舉殿試的一個人。
李六府。
當時李六府在殿試中寫的文章給朱辰印象很深。因為李六府竟然寫的是發展商業來振興國家。雖然思路沒問題,但是有些想法還是太過想當然了。
所以朱辰當時也只是一笑了之。
不過這個人或許現在可以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