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出城作戰,幾萬大軍能被幾百個韃子追的望風而逃那都是常事。
這仗還怎麼打。
王之臣死守不出,頂多被朝廷斥責貽誤戰機。
大不了也就是將王之臣撤職。這對王之臣來說完全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可是一旦大敗,丟失城池。
王之臣到時候不是被傳首九邊,就是下獄問罪。
所以這個答案,王之臣其實根本不難作出選擇。
現在劉應坤忽然提出攻打盛京的想法。
並不是劉應坤忽然變得英勇無畏了。
而是這剛好成為實施前段時間計劃的契機。
當然是不可能真的去攻打盛京。
劉應坤的意圖是派出幾隊斥候去外面轉轉,寧遠,錦州,山海關各地的明軍全都開始厲兵秣馬,擺出一副要打大仗的樣子。
到時候皇太極自然會引軍回撤。
等到後金大軍一到,那就是王之臣和遼東將門所準備的計劃就可以開始實施的時機了。
王之臣的計劃就是,放棄除過寧遠,錦州,山海關三座大城之外的所有堡壘和據點。
將軍隊和百姓全部撤入城中。
等到後金大軍將三座城池包圍。
王之臣就趁機哭訴求援。
提出是因為軍票的問題,導致軍無戰心,節節敗退,請求朝廷停止軍票的使用。
王之臣盤算的很好。
就是欺負朱辰只是一個長在深宮的無知少年,不懂軍事。
粗一看,後金大軍肆虐遼東,讓整個遼東都顯得岌岌可危。
似乎下一刻,後金大軍就能破關而入,直撲京城。
可是這其實只是一種假象。
其實對遼東來說,只要寧遠和錦州這兩座城池還在。
後金大軍就不敢真的去攻打山海關。
先不說山海關地勢險要,固若金湯。
後金能不能打的下都不好說。
如果後金大軍真敢直接推進到山海關跟前。
那等待後金大軍的,可能就是全軍覆沒。
只要寧遠和錦州的明軍切斷後金的補給線,將後金大軍活活餓死在山海關下面都不是什麼難事。
因為錦州到山海關的路途狹窄難行,兩邊都是大山,只有中間一條路能走,而且這種地勢綿延數百里。
這絕對是一個能困死百萬大軍的好地方。
相信皇太極肯定不會如此不智。
所以對王之臣這些人來說,這本就是一個設計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