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品相上看,畢懋康鍛造的這根槍管最是漂亮,卻沒想到會第一個炸裂。
那接下來會是哪根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很多人都將目光看向了最後一個槍管,就是哪根用馬尿進行過淬火的槍管。
因為這根槍管表面凹凸不平,看起來鏽跡斑斑。
如果不是所有人知道,這是剛鑄造出來的,都以為是不知道從哪個角落蒐羅出來的殘次品。
就連吳慶友自己都很是不看好。
可就在此時,轟隆一聲,第二根槍管炸裂。
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的,這第二根炸裂的竟然是那根看起來品相還算不錯,但是卻沒淬火的槍管。
這杆火槍一共打出去二十一發。
比畢懋康鍛造的那把好的不是一星半點。
這讓很多人一時間心中產生了一個古怪的念頭。
難道說這槍管越難看就越堅固?
最終,第三根槍管在打出第三十二槍的時候徹底炸裂。
這讓畢懋康是又驚又喜。
以前就算再精良的火器也打不到如此高的水準。
如果按照以前的裝填速度,甚至連續打出上百槍都不是問題。
不要小瞧上百槍這個數字。
要知道,在抗日戰爭期間,我軍平均每人攜帶的子彈數量不會超過三十發,最少的時候只有五發。
而德國士兵攜帶子彈的數量也就只有六十發。
在明朝這樣的戰鬥水平下,每把火器如果能發射出超過二十發子彈,那已經算是戰況非常激烈了。
相比之前畢懋康製作的槍管,這質量提升的可不是一星半點。
現場的人全都驚喜交加。
只有朱辰和吳淳夫是一臉的淡定。
朱辰是見過更好的,而吳淳夫完全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不過朱辰知道,目前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算是超出水準之上了。
“承恩,擬旨。兵部侍郎畢懋康研發火器有功,加工部尚書銜,賞銀一百兩。吳慶友研發新型鐵錠有功,擢升冶鐵坊副使之職,賞銀五十兩。凡參與研發諸人,皆有賞賜。”
論功行賞,總是最開心的時候。
吳慶友此時激動的全身都在發顫。
冶鐵坊副使,雖然是一個不入品的職位,但是卻已經是實打實的官了。
也就是說吳慶友這一刻已經完成了身份的跨越,跳出了匠戶的範疇,成為了正兒八經的官員。
這種職位,以前至少要舉人身份才能擔任。
這一刻吳慶友激動的是淚眼婆娑。
吳慶友今年已經五十有三了。
身體早就大不如前,但是他卻不敢回家頤養天年。
因為工匠的工錢是按照工匠等級來支付的。